上下句成语 (1179个)

14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成语拼音:
chūn shēng xià zh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语解释: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成语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纲纪。”
142

吃一堑,长一智

成语拼音: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成语解释: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成语出处: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143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成语拼音: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成语解释:
登:加;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成语出处: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144

此一时,彼一时

成语拼音: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
成语解释: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145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成语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46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语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成语解释:
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的人被称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
成语出处:
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14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成语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成语解释:
当局者: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148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成语拼音: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成语解释: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49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成语拼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成语解释: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
《星火燎原 跨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50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成语拼音: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
成语解释: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51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成语拼音: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
成语解释:
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152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成语拼音: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成语解释: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53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成语拼音: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成语解释: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154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成语拼音: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成语解释: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的重重障碍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155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成语拼音: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156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成语拼音: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57

高不凑,低不就

成语拼音:
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的两难处境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高不凑,低不就,打从帮闲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不在话。”
158

官不威,爪牙威

成语拼音:
guān bù wēi,zhǎo yá wēi
成语解释: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少不得官不威,爪牙威,做都管,做大叔,走头贴,打驿吏,欺估客,诈乡民,总是这一干人丁。”
159

官不威,牙爪威

成语拼音:
guān bù wēi,yá zhǎo wēi
成语解释:
牙爪: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俺也是文齐福不齐,你正是官不威牙爪威。”
160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成语拼音: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成语解释:
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上下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