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1273个)

121

成语拼音:
yǐ shuǐ jǐ shuǐ
成语解释: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谁能食之?”
122

食菽

成语拼音:
yǐn shuǐ shí shū
成语解释:
见“饮啜菽”。
成语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食菽,垦山播种。”
123

成语拼音:
yǐ shuǐ tóu shuǐ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何如?”
124

乐山乐

成语拼音:
yào shān yào shuǐ
成语解释: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
125

知源

成语拼音:
yǐn shuǐ zhī yuán
成语解释: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成语出处:
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126

一潭死

成语拼音:
yī tán sǐ shuǐ
成语解释:
一池子死。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潭:深池。
成语出处:
元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湾死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27

之情

成语拼音:
zhì shuǐ zhī qíng
成语解释: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者,欲吾清也。’”
128

知源

成语拼音:
zhuó shuǐ zhī yuán
成语解释:
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知源,敢忘衔结。”
129

载舟覆舟

成语拼音:
zài zhōu fù zhōu
成语解释:
载:承载;覆:颠覆;倾覆。民众如同;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也,则载舟,则覆舟。’此之谓也。”
130

不服

成语拼音:
bù fú shuǐ tǔ
成语解释: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土。”
131

兵来将挡,来土掩

成语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成语解释: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132

兵来将迎,来土堰

成语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yíng shuǐ lái tǔ yàn
成语解释: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133

跋履山川

成语拼音:
bá lǚ shān chuān
成语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
成语出处:
《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134

车薪

成语拼音:
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
:一杯;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救一车薪之火也。”
135

跋山涉川

成语拼音:
bá shān shè chuān
成语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
成语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36

一战

成语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
背:背向;:指江河;背:背后是;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阵”;背后临近河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137

之谢

成语拼音:
bēi shuǐ zhī xiè
成语解释:
比喻微薄的酬谢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138

不通

成语拼音:
bù tōng shuǐ huǒ
成语解释: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火。”颜师古注:“不通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139

不习

成语拼音:
bù xí shuǐ tǔ
成语解释: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土,必生疾病。”
140

餐风宿

成语拼音:
cān fēng sù shuǐ
成语解释:
形容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容颜易变。”
*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