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开头 (2716个)

121

不辨龙蛇

成语拼音:
bù biàn lóng shé
成语解释: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成语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122

半部论语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成语解释: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23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成语出处:
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24

抱布贸丝

成语拼音:
bào bù mào sī
成语解释: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成语出处:
《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25

别别扭扭

成语拼音:
biè biè niǔ niǔ
成语解释:
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就心凉了。”
126

抱不平

成语拼音:
bào bù píng
成语解释: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127

别抱琵琶

成语拼音:
bié bào pí pá
成语解释:
别:另外。指移情他人或改嫁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故人情重,实不忍别抱琵琶。”
128

彪炳千古

成语拼音:
biāo bǐng qiān gǔ
成语解释: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129

背本趋末

成语拼音:
bèi běn qū mò
成语解释: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130

抱表寝绳

成语拼音:
bào biǎo qǐn shéng
成语解释:
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成语出处:
《文子 下德》:“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理身,外得人心,发施号令,天下从风。”
131

不避强御

成语拼音:
bù bì qiáng yù
成语解释:
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132

白璧青蝇

成语拼音:
bái bì qīng yíng
成语解释: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成语出处:
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133

闭壁清野

成语拼音:
bì bì qīng yiě
成语解释:
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成语出处:
《南齐书 曹虎传》;“部勒小戍,闭壁清野。”
134

不步人脚

成语拼音:
bù bù rén jiǎo
成语解释: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成语出处:
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135

彪炳日月

成语拼音:
biāo bǐng rì yuè
成语解释:
彪炳: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照耀千秋万代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
136

不辩菽麦

成语拼音:
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137

步步深入

成语拼音:
bù bù shēn rù
成语解释: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成语出处:
138

不辨菽粟

成语拼音:
bù biàn shū sù
成语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139

布帛菽粟

成语拼音:
bù bó shū sù
成语解释: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
《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140

白璧三献

成语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成语解释: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
见《韩非子 和氏》。
* B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