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二的成语 (70个)

41

不管三七

成语拼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语解释:
不顾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公子不公子,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42

成语拼音:
yī gān èr jìng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点儿也不剩。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净,看他如何?”
43

成语拼音:
yī qióng èr bái
成语解释: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成语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为'穷',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44

成语拼音:
yì shí èr niǎo
成语解释:
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举两得。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鸟的好办法。”
45

心无

成语拼音:
yī xīn wú èr
成语解释:
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心无,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46

只知其,不知其

成语拼音: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成语解释:
只知道事物的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方面。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不知其,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47

成语拼音:
shuō yī bù èr
成语解释: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
48

成语拼音:
wén yī zhī èr
成语解释:
听到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以知十,赐也闻以知。”
49

家无

成语拼音:
yī jiā wú èr
成语解释:
家之人没有两样。
成语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家无。”
50

成语拼音:
yī lái èr wǎng
成语解释:
来来往往次数多
成语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往,也就近乎起来。”
51

身而

成语拼音:
yī shēn ér èr rèn
成语解释:
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身而任之责加焉。”
52

知其,不知其

成语拼音: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成语解释:
知道事物的方面,不知道还有另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莫知其它。”
53

成语拼音:
dí yī què èr
成语解释: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折:“怕不待的,早招承死罪无辞。”
54

者必居其

成语拼音: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成语解释: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于此矣。”
55

成语拼音:
shǔ yī shǔ èr
成语解释:
不数第;也数第。形容突出。
成语出处: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的歌者,与学士递杯。”
56

不做,不休

成语拼音: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成语解释: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
唐 赵元《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莫作,第莫休。’”
57

成语拼音:
yī cháng èr duǎn
成语解释: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成语出处: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短,叫我怎生舍得。”
58

成语拼音:
yī lái èr qù
成语解释:
回又回,经过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59

成语拼音:
yī qīng èr chǔ
成语解释:
十分明白、清楚。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60

成语拼音:
yī qí èr zhěng
成语解释:
齐齐整整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作速走,不必整。”
* 关于一二的成语 形容一二的成语 描述一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