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般的成语 (121个)

21

大行大市

成语拼音:
dà háng dà shì
成语解释:
指商品的市场价格。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这是大行大市,你定不易哄我。”
22

打破常规

成语拼音:
dǎ pò cháng guī
成语解释: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的规矩或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23

打破陈规

成语拼音:
dǎ pò chén guī
成语解释:
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的规矩或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们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24

斗重山齐

成语拼音:
dǒu zhòng shān qí
成语解释:
斗:北斗星;重:端庄;齐:同,并。像北斗星样令人敬仰,像泰山崇高。形容人才德兼备,享有崇高威望
成语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痛追思旧日相随,德业文章,斗重山齐。”
25

怪里怪气

成语拼音:
guài lǐ guài qì
成语解释:
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的不同
成语出处: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26

侯门似海

成语拼音:
hóu mén sì hǎi
成语解释:
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成语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27

寂若死灰

成语拼音:
jì ruò sǐ huī
成语解释: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的寂静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而已。”
28

兼人之材

成语拼音:
jiān rén zhī cái
成语解释:
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
29

驴鸣犬吠

成语拼音:
lǘ míng quǎn fèi
成语解释:
如同驴叫狗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成语出处:
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30

燎若观火

成语拼音:
liáo ruò guān huǒ
成语解释: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31

落汤螃蟹

成语拼音:
luò tāng páng xiè
成语解释:
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32

另眼看待

成语拼音:
lìng yǎn kàn dài
成语解释:
用不同于的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侍郎与夫人看见人物标致,更加礼仪齐备,心下喜欢,另眼看待。”
33

另眼相待

成语拼音:
lìng yǎn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
以不同于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34

面面周到

成语拼音:
miàn miàn zhōu dào
成语解释:
各方面都照顾到。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很化,重点不突出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4回:“是甚么妙计?倘是面面周到的,破费层,倒好商量。”
35

七手八脚

成语拼音:
qī shǒu bā jiǎo
成语解释:
原指比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片。”
36

如醉初醒

成语拼音:
rú zuì chū xǐng
成语解释:
象酒醉才醒。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37

推群独步

成语拼音:
tuī qún dú bù
成语解释:
推群:超出人。杰出超群,独无二
成语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38

畏敌如虎

成语拼音:
wèi dí rú hǔ
成语解释: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
成语出处:
明·徐光启《谨申得以保万全疏》:“自然人贾勇,何至如今畏敌如虎,视营伍如蹈阱乎?”
39

秀才造反

成语拼音:
xiù cái zào fǎn
成语解释:
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40

玉洁松贞

成语拼音:
yù jié sōng zhēn
成语解释:
象玉样洁净,如松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 关于一般的成语 形容一般的成语 描述一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