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可的成语 (385个)

121

三谏之义

成语拼音: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语解释: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三谏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三谏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则止,此之谓也。”
122

天机泄漏

成语拼音: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
成语解释: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到时候能预先透露。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123

天机泄露

成语拼音: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
成语解释: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到时候能预先透露。同“天机泄漏”。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曾高发,天机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124

未为

成语拼音:
wèi wéi bù kě
成语解释:
以。委婉地肯定。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
125

夏虫语冰

成语拼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
成语解释:
语:谈论。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126

夏虫语寒

成语拼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
成语解释:
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
127

一发而

成语拼音: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成语解释:
事情一经发生便能收住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收也。”
128

一发而收拾

成语拼音: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
成语解释:
事情一经发生便能收住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收拾。”
129

知其而为之

成语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
明知做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而为之者与?’”
130

知其为而为

成语拼音: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明知做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成语出处: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为而为,但却丝毫也能放松,肯放松。”
131

奈何

成语拼音:
bù kě nài hé
成语解释: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奈何,愿陛下自宽。”
132

事无对人言

成语拼音: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
成语解释: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以公开
成语出处: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对人言者。”
133

成语拼音:
yú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及也,其愚及也。”
134

自作孽,

成语拼音:
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
成语解释: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脱的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违;自作孽,活。”
135

南山

成语拼音:
nán shān kě yí
成语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更改。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136

得已

成语拼音:
bì bù dé yǐ
成语解释:
必然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表示无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
《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37

告人

成语拼音:
bù kě gào rén
成语解释:
能告诉别人。多指见得人的光明、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成语出处:
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138

偏废

成语拼音:
bù kě piān fèi
成语解释: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成语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敢容易。二书偏废也。”
139

言喻

成语拼音:
bù kě yán yù
成语解释:
喻:说明,告知。能用言语来说明。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忍,欲留敢,心如乱丝,言喻。”
140

易之论

成语拼音:
bù yì zhī lùn
成语解释:
易:变更。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执笔,则是易之论。”
* 关于不可的成语 形容不可的成语 描述不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