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糊涂的成语 (84个)

21

昏愦胡

成语拼音:
hūn kuì hú tú
成语解释:
昏愦:昏乱。形容头脑,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
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
22

哀梨蒸食

成语拼音: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解释: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23

浑然无知

成语拼音:
hún rán wú zhī
成语解释:
形容,什么都不知道。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24

昏头搭脑

成语拼音:
hūn tóu dā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头脑昏沉,
成语出处: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25

昏头搭恼

成语拼音:
hūn tóu dā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头脑发昏,或精神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史槃《鹣钗记·萧豪》:“他撮空布桥,我昏头搭恼。”
26

昏天黑地

成语拼音:
hūn tiān hēi dì
成语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27

昏头昏脑

成语拼音:
hūn tóu hūn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头脑发昏,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28

精神恍忽

成语拼音:
jīng shén huǎng hū
成语解释:
恍忽: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成语出处:
《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29

迷离马虎

成语拼音:
mí lí mǎ hǔ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30

没眉没眼

成语拼音:
méi méi méi yǎn
成语解释: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成语出处: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得没眉没眼。”
31

懵头转向

成语拼音:
měng tóu zhuàn xiàng
成语解释:
形容头脑昏乱,
成语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12章:“玉宝那个孩子,在农村里那样伶俐,那样活泼,一进工厂就变得懵头转向了。”
32

认奴作郎

成语拼音:
rèn nú zuò láng
成语解释:
谓颠三倒四,
成语出处:
《景德传灯录·良价禅师》:“师曰:‘城中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
33

歪谈乱道

成语拼音:
wāi tán luàn dào
成语解释:
说话,毫无见地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登瀛洲》:“他也学些者也之乎,歪谈乱道,失却卑尊。”
34

行尸走肉

成语拼音:
xíng shī zǒu ròu
成语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成语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5

走肉行尸

成语拼音:
zǒu ròu xíng shī
成语解释: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过日子的人
成语出处: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36

醉生梦死

成语拼音:
zuì shēng mèng sǐ
成语解释:
像在醉梦中那样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成语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37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成语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成语解释: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
成语出处: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38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成语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ā jiā wēng
成语解释: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39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成语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
成语解释: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40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成语拼音: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成语解释:
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
成语出处:
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关于糊涂的成语 形容糊涂的成语 描述糊涂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