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动的成语 (149个)

141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成语拼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
成语解释:
指先于别人,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成语出处: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142

杅穿皮蠹

成语拼音:
yú chuān shuǐ dù
成语解释:
杅:饮水器。比喻事先充分准备,谋定而后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
143

一轰而起

成语拼音:
yī hōng ér qǐ
成语解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起来
成语出处: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一轰而起,一轰而散,他逮不住领头人儿,看他有什么法子?”
144

言教身传

成语拼音:
yán jiào shēn chuán
成语解释:
既用言语来传授,又用来以身作则。指起模范作用
成语出处:
李欣《老生常谈续编·再谈百年树人》:“不能以身作则,言教身传,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打算‘精选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145

跃马弯弓

成语拼音:
yuè mǎ wān gōng
成语解释: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146

野马无缰

成语拼音:
yě mǎ wú jiāng
成语解释: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没有约束。
成语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147

鹰派人物

成语拼音:
yīng pài rén wù
成语解释:
采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硬的人。比喻立场强硬,直接,且好战、勇猛
成语出处:
陆天明《省委书记》:“贡开宸力排众议,已经任命鹰派人物马扬为大山子的第一把手。”
148

掩旗息鼓

成语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成语解释: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
成语出处: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149

针锋相对

成语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成语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等采取相应的、措施。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关于行动的成语 形容行动的成语 描述行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