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示的成语 (437个)

141

大显身手

成语拼音:
dà xiǎn shēn shǒu
成语解释:
显:;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成语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142

等因奉此

成语拼音:
děng yīn fèng cǐ
成语解释:
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以结束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现多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成语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否则岂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
143

掉以轻心

成语拼音:
diào yǐ qīng xīn
成语解释: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144

都俞吁咈

成语拼音:
dōu yú yù zhé
成语解释:
“吁”念xu1。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本以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清·昭梿《啸亭杂
成语出处: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145

赌咒发誓

成语拼音:
dǔ zhòu fā shì
成语解释:
庄严地说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
温靖邦《将星在狼烟中升起》:“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声明自己决无二心。”
146

阿弥陀佛

成语拼音:
ē mí tuó fó
成语解释: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成语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147

尔汝交

成语拼音:
ěr rǔ jiāo
成语解释:
尔汝:你。彼此以尔和汝相称,亲昵,不分彼此的交情
成语出处:
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鲍溶》:“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尔汝交。”
148

尔汝之交

成语拼音:
ěr rǔ zhī jiāo
成语解释: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149

额手称庆

成语拼音:
é shǒu chēng qìng
成语解释:
额:头;称:说;;额手:以手加额;手拍额头。是把手放在额头上庆幸。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迅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150

额手加礼

成语拼音:
é shǒu jiā lǐ
成语解释:
敬意
成语出处:
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151

尔诈我虞

成语拼音:
ěr zhà wǒ yú
成语解释:
尔:你;虞、诈:欺骗。彼此互相欺骗。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52

反唇相讥

成语拼音:
fǎn chún xiāng jī
成语解释:
反唇:原指翻嘴唇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成语出处: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153

负荆请罪

成语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成语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54

负弩前驱

成语拼音:
fù nǔ qián qū
成语解释: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极为尊敬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155

非亲非故

成语拼音:
fēi qīn fēi gù
成语解释: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成语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156

发誓赌咒

成语拼音:
fā shì dǔ zhòu
成语解释:
咒:誓言。庄严地说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先是我发誓赌咒砸这劳什子,你都没劝过,说我疯的?刚刚的这几日才好了,你又来怄我。”
157

愤世嫉俗

成语拼音:
fèn shì jí sú
成语解释: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愤恨与憎恶。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158

冯唐已老

成语拼音:
féng táng yǐ lǎo
成语解释: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成语出处:
唐 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159

冯唐易老

成语拼音:
féng táng yì lǎo
成语解释: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年寿老迈
成语出处: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60

佛头着粪

成语拼音:
fó tóu zhuó fèn
成语解释: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使神圣美好的东西受玷污;即亵渎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时也谦虚的意思。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关于表示的成语 形容表示的成语 描述表示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