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的成语 (226个)

141

杀身出生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chū shēng
成语解释:
出:去,离弃。舍弃生命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142

嗜杀成性

成语拼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成语解释: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43

杀身成义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
犹言杀身成仁。
成语出处:
《晋书·阎欑传》:“假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144

杀生害命

成语拼音:
shā shēng hài mìng
成语解释:
杀害生命
成语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想这做屠户的,虽是杀生害命,还强以俺做吏人的瞒心昧己,欺无害人也。”
145

杀手锏

成语拼音:
shā shǒu jiǎn
成语解释:
喻指取胜的绝招
成语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146

杀身救国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jiù guó
成语解释:
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147

算沙抟空

成语拼音:
suàn shā tuán kōng
成语解释:
算:计算;抟:聚捏成团。比喻驾御繁难,能为人之所不能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黄泽望扩志》:“泽望乃能算沙抟空,其精也,乃其所谓愤憾之甚者耶。”
148

生杀予夺

成语拼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成语解释:
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
《周礼 春官 内史》:“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149

杀生与夺

成语拼音:
shā shēng yǔ duó
成语解释:
杀:叫人死;生:叫人活;与: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150

生杀与夺

成语拼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成语解释:
生:叫人活;杀:叫人死;与:赏赐;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
《通典·职官》:“《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
151

杀生之柄

成语拼音:
shā shēng zhī bǐng
成语解释:
杀:杀戮;生:生存;柄:权力。执掌生死大权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152

杀身之祸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zhī huò
成语解释: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153

生杀之权

成语拼音:
shēng shā zhī quán
成语解释:
生:叫人活;杀:叫人死。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形容权力很大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第28卷:“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
154

杀生之权

成语拼音:
shā shēng zhī quán
成语解释:
杀:杀戮;生:生存。执掌生死大权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155

傻头傻脑

成语拼音:
shǎ tóu shǎ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156

杀威棒

成语拼音:
shā wēi bàng
成语解释:
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157

歃血而盟

成语拼音:
shà xuè ér méng
成语解释: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盟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158

歃血为盟

成语拼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
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
唐 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159

歃血为誓

成语拼音:
shà xuè wéi shì
成语解释: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誓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7卷:“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160

铩羽暴鳞

成语拼音:
shā yǔ bào lín
成语解释: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 sha成语,sha的成语,带sha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