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字的成语 (3354个)

121

成语拼音:
bù dé bù ěr
成语解释:
得:能;尔:如此。这样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尔。’”
122

成语拼音:
bù dú bù fā
成语解释:
受凌辱就能发奋图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发。”
123

变动

成语拼音:
biàn dòng bù jū
成语解释:
指事物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恒居一体也。”
124

宝刀

成语拼音:
bǎo dāo bù lǎo
成语解释: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老。’”
125

抱打

成语拼音:
bào dǎ bù píng
成语解释:
遇见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平。
126

百动如一静

成语拼音: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成语解释:
指多动如静待有效。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如一静的。”
127

相识

成语拼音: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成相识。’”
128

成相识

成语拼音: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成相识。’”
129

百读

成语拼音:
bǎi dú bù yàn
成语解释: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0

成语拼音:
bù dāng bù zhèng
成语解释:
: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131

到长城非好汉

成语拼音: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
成语解释:
比喻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是英雄豪杰
成语出处:
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到长城。”
132

大对头

成语拼音:
bù dà duì tóu
成语解释:
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失调的迹象
成语出处:
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大对头。”
133

达大体

成语拼音:
bù dá dà tǐ
成语解释:
大体:大局,整体利益。懂得从大局考虑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达大体。”
134

登大雅

成语拼音:
bù dēng dà yǎ
成语解释:
大雅:高贵典雅。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粗俗
成语出处:
见“登大雅之堂”。
135

登大雅之堂

成语拼音: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
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登大雅之堂的。”
136

得而知

成语拼音:
bù dé ér zhī
成语解释:
得:能够。无从知道。
成语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得而知焉。”
137

到黄河心

成语拼音: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成语解释:
比喻达目的罢休。也比喻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肯死心。
成语出处: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到黄河心死,还说什么亲戚!”
138

得开交

成语拼音:
bù dé kāi jiāo
成语解释:
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成语出处:
?
139

夺农时

成语拼音:
bù duó nóng shí
成语解释:
夺:侵占,耽误。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140

得其死

成语拼音:
bù dé qí sǐ
成语解释:
得:取得,获得。指人得善终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得其死然。”
* 不的成语,带不字的成语,包含不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