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利字的成语 (211个)

101

去害兴

成语拼音:
qù hài xīng lì
成语解释:
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
成语出处: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
102

避害

成语拼音:
qū lì bì hài
成语解释:
趋:奔向。奔向有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成语出处: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103

求名夺

成语拼音:
qiú míng duó lì
成语解释:
追求名誉,争夺财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104

求名求

成语拼音:
qiú míng qiú lì
成语解释:
追求名
成语出处: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
105

巧伪趋

成语拼音:
qiǎo wěi qū lì
成语解释: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是图,唯势是从。
成语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
106

綦溪

成语拼音:
qí xī lì guì
成语解释:
谓故作高深,立异离群。《苟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一说,綦溪,邪径;跂,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跂,荀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107

巧言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lì kǒu
成语解释:
巧妙的言辞,锋的口辩。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口以进其身。”
108

攘权夺

成语拼音:
rǎng quán duó lì
成语解释:
犹言争权夺
成语出处: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109

仁言

成语拼音:
rén yán lì bó
成语解释: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110

仁言

成语拼音:
rén yán lì pǔ
成语解释:
见“仁言博”。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溥如此哉!”
111

热中名

成语拼音:
rè zhōng míng lì
成语解释: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
成语出处: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112

损己

成语拼音:
sǔn jǐ lì rén
成语解释: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
成语出处: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113

损己

成语拼音:
sǔn jǐ lì wù
成语解释: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于别人
成语出处: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物,有助于名教。”
114

沽名

成语拼音:
shè lì gū míng
成语解释:
谋取财和名誉。
成语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115

素餐

成语拼音:
shī lì sù cān
成语解释:
尸:居位;尸: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成语出处:
《孔丛子·论势》:“尸素餐,吾罪深矣。”
116

成语拼音:
shì lì yǎn
成语解释:
待人势,势的人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眼里。”
117

损人不

成语拼音:
sǔn rén bù lì jǐ
成语解释: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118

损人

成语拼音:
sǔn rén lì jǐ
成语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己惹人憎。”
119

声色货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huò lì
成语解释:
货:指钱财;:指私。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成语出处: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
120

盛衰

成语拼音:
shèng shuāi lì hài
成语解释:
兴盛、衰落、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利的成语,带利字的成语,包含利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