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嘴字的成语 (119个)

101

里牙多

成语拼音:
zuǐ lǐ yá duō
成语解释:
谑语,指会说话
成语出处: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102

清舌白

成语拼音:
zuǐ qīng shé bái
成语解释: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清舌白的回话。”
103

上春风

成语拼音:
zuǐ shàng chūn fēng
成语解释:
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
104

上功夫

成语拼音:
zuǐ shàng gōng fū
成语解释: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成语出处:
105

是两张皮

成语拼音:
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
成语解释: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成语出处:
106

上无毛,办事不牢

成语拼音: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
成语解释: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107

甜心苦

成语拼音:
zuǐ tián xīn kǔ
成语解释: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着,脚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
108

龇牙咧

成语拼音:
zī yá liě zuǐ
成语解释:
龇:露齿。张着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道:'不好吃!不好吃!'”
109

龇牙裂

成语拼音:
zī yá liè zuǐ
成语解释:
见“龇牙咧”。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半晌说不的话。”
110

咨牙俫

成语拼音:
zī yá lái zuǐ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11

硬心软

成语拼音:
zuǐ yìng xīn ruǎn
成语解释:
上不服软,心里却认输。指人好强
成语出处:
112

笨舌

成语拼音:
zhuō zuǐ bèn shé
成语解释:
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拙:笨;不灵。
成语出处: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113

笨腮

成语拼音:
zhuō zuǐ bèn sāi
成语解释:
见“拙笨舌”。
成语出处:
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笨腮的。”
114

挢舌

成语拼音:
zhāng zuǐ jiǎo shé
成语解释:
犹张口结舌。
成语出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挢舌。”
115

结舌

成语拼音:
zhāng zuǐ jié shé
成语解释:
张着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害怕或惊愕
成语出处:
茹志鹃《里程》:“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116

弄唇

成语拼音:
zā zuǐ nòng chún
成语解释:
见“咂弄舌”。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117

弄舌

成语拼音:
zā zuǐ nòng shé
成语解释:
形容贪馋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118

舔唇

成语拼音:
zā zuǐ tiǎn chún
成语解释:
见“咂弄舌”。
成语出处: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舔唇的,品着滋味。”
119

咂舌

成语拼音:
zā zuǐ zā shé
成语解释:
见“咂弄舌”。
成语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 嘴的成语,带嘴字的成语,包含嘴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