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理字的成语 (146个)

121

玄关妙

成语拼音:
xuán guān miào lǐ
成语解释:
玄关:佛教称入道之门。深奥神妙的佛门道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南极登仙》第二折:“玄关妙,世人不解其中意。”
122

阴阳

成语拼音:
xiè lǐ yīn yáng
成语解释:
燮:调和;:治。指大臣辅佐天子治国事。
成语出处: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阴阳。”
123

相应不

成语拼音:
xiāng yìng bù lǐ
成语解释:
应:回应。指对别人的劝说、要求置之不
成语出处:
谢觉哉《整疯子》:“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悬崖勒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应不。”
124

相助为

成语拼音:
xiāng zhù wéi lǐ
成语解释:
:料。指帮助料事物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耶?’”
125

研幾析

成语拼音:
yán jī xī lǐ
成语解释:
幾:隐微,事物苗头。研究隐微的现象,分析精深的义
成语出处: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凡所论著,皆研幾析,弘雅夷远。”
126

服人

成语拼音:
yǐ lǐ fú rén
成语解释:
服:说服。用道说服别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27

惬情

成语拼音:
yǔn lǐ qiè qíng
成语解释:
允:得当;惬:合适。合情合
成语出处:
《南史·顾凯之传》:“常谓中都之制,允惬情。”
128

走遍天下

成语拼音: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只要有道,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成语出处:
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走遍天下!’”
129

一面儿

成语拼音:
yī miàn ér lǐ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30

怡情

成语拼音:
yí qíng lǐ xìng
成语解释:
陶冶性情。
成语出处:
汉·徐幹《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性,圣人之上务也。”
131

迎刃而

成语拼音:
yíng rèn ér lǐ
成语解释:
比喻处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成语出处:
清 周在浚《行述》:“潍,剧邑也,事繁丛弊,先大夫以书生受事,迎刃而。”
132

有条有

成语拼音:
yǒu tiáo yǒu lǐ
成语解释:
有条;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成语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而不乱也。”
133

愿闻显据,以核

成语拼音: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成语解释: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与客观实际
成语出处:
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实。”
134

援疑质

成语拼音:
yuán yí zhì lǐ
成语解释:
援:引、提出;质:询问。提出疑难,询问道。形容虚心请教,认真求学
成语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俯身倾耳以听。”
135

言之成

成语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语解释: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也作“言之有”。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足以欺惑愚众。”
136

言之有

成语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成语解释:
说的话有道
成语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极是曲体人情。”
137

喻之以

成语拼音:
yù zhī yǐ lǐ
成语解释:
喻:晓喻,开导。用道来开导说服人。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亦难能也。”
138

旧业

成语拼音:
zhòng lǐ jiù yè
成语解释:
见“重温旧业”。
成语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还是住家?还是索性大张旗鼓的重旧业?这倒是个大问题。”
139

名言

成语拼音:
zhì lǐ míng yán
成语解释:
:最正确的道;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名言。”
140

平治

成语拼音:
zhèng lǐ píng zhì
成语解释: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成语出处:
《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 理的成语,带理字的成语,包含理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