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而字的成语 (727个)

101

趁虚

成语拼音:
chèn xū ér rù
成语解释: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成语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虚入。”
102

乘隙

成语拼音:
chéng xì ér rù
成语解释:
趁着其空虚侵入
成语出处:
明 刘基《郁离子 麋虎》:“间不自入,乘隙入。”
103

促膝

成语拼音:
cù xī ér tán
成语解释:
促:靠近。靠近坐着谈心里话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食,促膝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
104

从一

成语拼音:
cóng yī ér zhōng
成语解释: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成语出处:
《周易 恒》:“妇人贞吉,从一终也。”
105

出淤泥不染

成语拼音: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成语解释: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不被污泥所污染。
成语出处:
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连不妖。”
106

侧足

成语拼音:
cè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立。”
107

重足

成语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
迭足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成语出处:
西汉 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听,重足立,阖口不言。”
108

重足立,侧目

成语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愤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立,侧目视矣。”
109

大败

成语拼音:
dà bài ér táo
成语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逃。”
110

旦旦

成语拼音:
dàn dàn ér fá
成语解释:
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伐之,可以为美乎?”
111

不径

成语拼音:
dào ér bù jìng
成语解释: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不游,道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112

不厌

成语拼音:
dàn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
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成语出处:
章炳麟《辨诗》:“淡不厌者陶潜,则王维可废也。”
113

复失

成语拼音:
dé ér fù shī
成语解释: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114

化之

成语拼音:
dà ér huà zhī
成语解释: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有光辉之谓大,大化之之谓圣。”
115

论之

成语拼音:
dǔ ér lùn zhī
成语解释: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成语出处:
晋·裴启《语林》:“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116

上之

成语拼音:
děng ér shàng zhī
成语解释:
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成语出处:
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117

无当

成语拼音:
dà ér wú dàng
成语解释:
当:底、边际。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后用来表示虽然大;但不适用。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无当,往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也。’”
118

无味

成语拼音:
dàn ér wú wèi
成语解释: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119

下之

成语拼音:
děng ér xià zhī
成语解释: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成语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下之。”
120

铸兵

成语拼音:
dòu ér zhù bīng
成语解释:
见“斗铸锥”。
成语出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穿井,斗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铸兵”。
* 而的成语,带而字的成语,包含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