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骨字的成语 (239个)

101

崩心

成语拼音:
kè gǔ bēng xīn
成语解释:
谓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
《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102

仇恨

成语拼音:
kè gǔ chóu hèn
成语解释: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仇恨?”
103

镂心

成语拼音:
kè gǔ lòu xīn
成语解释: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
孙犁《秀露集 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104

铭心

成语拼音:
kè gǔ míng xīn
成语解释: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成语出处: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
105

生肉

成语拼音:
kū gǔ shēng ròu
成语解释:
犹言起死回生。
成语出处: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生肉。”
106

相思

成语拼音:
kè gǔ xiāng sī
成语解释: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出处: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相思知不知?”
107

之余

成语拼音:
kū gǔ zhī yú
成语解释:
:白,引申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卷:“华存卑贱,枯之余。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108

刻肌刻

成语拼音:
kè jī kè gǔ
成语解释:
形容感受极深刻。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109

刊心刻

成语拼音:
kān xīn kè gǔ
成语解释: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成语出处:
闻一多《邓以蛰题记》:“也没有一篇不刊心刻,博大精深。只要你肯埋着头,咬着牙,在岩石里边寻求金子。”
110

吹魂

成语拼音:
liǎn gǔ chuí hún
成语解释:
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使散掉的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成语出处:
《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赫,敛吹魂,还编黔庶。”
111

铭肌

成语拼音:
lòu gǔ míng jī
成语解释: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成语出处:
唐·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铭肌之至。”
112

铭心

成语拼音:
lòu gǔ míng xīn
成语解释: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
明 陆采《怀香记 夕阳亭议》:“真是镂铭心,没齿难泯。”
113

劳筋苦

成语拼音:
láo jīn kǔ gǔ
成语解释:
谓劳动繁重,使筋疲劳痛苦。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
114

连皮带

成语拼音:
lián pí dài gǔ
成语解释:
连皮肤及头一起。比喻全部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一概都化成一股灰。”
115

镂心刻

成语拼音:
lòu xīn kè gǔ
成语解释: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116

龙章秀

成语拼音:
lóng zhāng xiù gǔ
成语解释:
喻文章秀逸遒劲。
成语出处: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117

铭肤镂

成语拼音:
míng fū lòu gǔ
成语解释:
同“铭心镂”。
成语出处:
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不敢殒坠。”
118

耸然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叠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毛耸然。”
119

竦然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成语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竦然。”
120

悚然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毛:头发和汗毛;: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骨的成语,带骨字的成语,包含骨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