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结尾的成语 (92个)

61

知其不可而为

成语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者与?’”
62

中心藏

成语拼音:
zhōng xīn cáng zhī
成语解释:
中心:内心,心中。深深地记在心里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何日忘。”
63

笃而论

成语拼音:
dǔ ér lùn zhī
成语解释: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成语出处:
晋·裴启《语林》:“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不离尘垢囊也!’”
64

淡然处

成语拼音:
dàn rán chǔ zhī
成语解释:
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
成语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
65

反其道而行

成语拼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语解释: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了!”
66

恭而敬

成语拼音:
gōng ér jìng zhī
成语解释:
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
成语出处:
老舍《赵子曰》:“李顺恭而敬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
67

广而言

成语拼音:
guǎng ér yán zhī
成语解释:
一般说来
成语出处:
68

古已有

成语拼音:
gǔ yǐ yǒu zhī
成语解释:
古代就已经有了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的。”
69

好恶同

成语拼音:
hào wù t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
70

好自为

成语拼音:
hào zì wéi zhī
成语解释: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成语出处:
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
71

久而久

成语拼音:
jiǔ ér jiǔ zhī
成语解释: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慢慢知晓便罢。”
72

聚而歼

成语拼音:
jù ér jiān zhī
成语解释:
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聚而歼。”
73

计无复

成语拼音:
jì wú fù zhī
成语解释: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耳。”
74

计无所

成语拼音:
jì wú suǒ zhī
成语解释:
犹言计无所出。
成语出处:
《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75

扩而充

成语拼音:
kuò ér chōng zhī
成语解释:
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矣。”
76

鸣鼓而攻

成语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成语出处: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可也。”
77

群起而攻

成语拼音: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可也。”
78

所好,下必从

成语拼音: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79

堂而皇

成语拼音:
táng ér huáng zhī
成语解释: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的在杂志上发表吗?”
80

寤寐求

成语拼音:
wù mèi qiú zhī
成语解释:
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
* 最后一个字是之的成语,之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