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结尾的成语 (57个)

41

苟且偷

成语拼音:
gǒu qiě tōu ān
成语解释: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宁。苟且:得过且过;偷:贪图逸。
成语出处: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而不知长久之计。”
42

鸡犬不

成语拼音:
jī quǎn bù ān
成语解释:
见“鸡犬不宁”。
成语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
43

居无求

成语拼音:
jū wú qiú ān
成语解释:
指不去一心追求适舒服的居所。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44

可同患,难处

成语拼音: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成语解释: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
45

买静求

成语拼音:
mǎi jìng qiú ān
成语解释:
谓息事宁人,以图逸。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
46

忸怩不

成语拼音:
niǔ ní bù ān
成语解释: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的气色。”
47

人不自

成语拼音:
rén bù zì ān
成语解释: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
《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48

入土为

成语拼音:
rù tǔ wéi ān
成语解释: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
49

食甘寝

成语拼音:
shí gān qǐn ān
成语解释:
见“食甘寝宁”。
成语出处:
《北史·恩幸传·赵默》:“及诉将获罪,默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志于职事。”
50

随遇而

成语拼音:
suí yù ér ān
成语解释:
随:顺从;遇:遭遇;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
51

物阜民

成语拼音:
wù fǔ mín ān
成语解释: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乐。
成语出处: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52

燕幕自

成语拼音:
yàn mù zì ān
成语解释:
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
成语出处:
清·柯超《辛壬琐记》:“[太平军]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
53

衣食所

成语拼音:
yī shí suǒ ān
成语解释:
:养;所: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4

一枕槐

成语拼音:
yī zhěn huái ān
成语解释:
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55

竹报平

成语拼音:
zhú bào píng ān
成语解释:
指平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
成语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
56

掷果潘

成语拼音:
zhì guǒ pān ān
成语解释:
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57

转危为

成语拼音:
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危:危险。
成语出处:
汉 刘向《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 最后一个字是安的成语,安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