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字结尾的成语 (86个)

41

事败垂

成语拼音:
shì bài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
事情在快要功的时候失败了。
成语出处:
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
42

身退功

成语拼音:
shēn tuì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
谓功业就,退隐家园。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功,名遂,身退,天之道。”
43

天平地

成语拼音:
tiān píng dì chéng
成语解释: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称也。”
44

无为而

成语拼音:
wú wéi ér chéng
成语解释: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就。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
45

行而未

成语拼音:
xíng ér wèi chéng
成语解释:
行:从事;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功。比喻时机还没有
成语出处:
《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是以君子费用也。”
46

习与体

成语拼音:
xí yǔ tǐ chéng
成语解释:
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一定的性格
成语出处:
《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则自然矣。”
47

习与性

成语拼音:
xí yǔ xìng chéng
成语解释: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怎样的性格。有习惯自然的意思。
成语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
48

一蹴而

成语拼音:
yī cù ér chéng
成语解释:
见“一蹴而就”。
成语出处:
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的。”
49

羽翼已

成语拼音:
yǔ yì yǐ chéng
成语解释: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难动矣。”
50

专欲难

成语拼音:
zhuān yù nán chéng
成语解释: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51

大器晚

成语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成语解释: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大音希声。”
52

功堕垂

成语拼音:
gōng duò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
功: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功。指事情接近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怎能勾冲击唐突?”
53

浑然天

成语拼音:
hún rán tiān chéng
成语解释: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成语出处:
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无有畔岸。”
54

急于求

成语拼音:
jí yú qiú chéng
成语解释: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功。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55

水火相济,盐梅相

成语拼音: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
成语解释:
烹饪赖水火而,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成语出处: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56

事无三不

成语拼音: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成语解释: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功。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57

相反相

成语拼音: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
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也。”
58

相辅相

成语拼音: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
相:互相;辅:帮助;:促。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成语出处: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59

约定俗

成语拼音:
yuē dìng sú chéng
成语解释: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的。约定:共同认定;俗:形习惯。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60

一气浑

成语拼音:
yī qì hún chéng
成语解释: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成语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
* 最后一个字是成的成语,成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