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字结尾的成语 (55个)

21

国步艰

成语拼音:
guó bù jiān nán
成语解释: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的境地。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22

国家多

成语拼音:
guó jiā duō nàn
成语解释:
:灾。国家多次遭到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
23

画鬼容易画人

成语拼音:
huà guǐ róng yì huà rén nán
成语解释:
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想要有真才实学确很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鬼容易画人。”
24

毁家纾

成语拼音:
huǐ jiā shū nàn
成语解释:
毁:毁坏;纾:缓和;解除。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
25

金革之

成语拼音:
jīn gé zhī nàn
成语解释:
金革:兵器和铠甲;:灾。指战乱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意传》:“帝躬服金革之。”
26

救苦救

成语拼音:
jiù kǔ jiù nàn
成语解释: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观世音。”
27

捐躯济

成语拼音:
juān qū jì nàn
成语解释: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忠臣之志也。”
28

进退为

成语拼音:
jìn tuì wéi nán
成语解释:
见“进退两”。
成语出处: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
29

稽疑送

成语拼音:
jī yí sòng nán
成语解释:
考察疑端,排除
成语出处:
清 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听断之暇,进其子弟之秀美者,稽疑送。”
30

来日大

成语拼音:
lái rì dà nàn
成语解释:
表示前途困重重。
成语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口燥唇干。”
31

末路之

成语拼音:
mò lù zhī nán
成语解释: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
32

排忧解

成语拼音:
pái yōu jiě nán
成语解释:
排除忧愁,解除困
成语出处: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
33

强人所

成语拼音:
qiǎng rén suǒ nán
成语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
34

弃易求

成语拼音:
qì yì qiú nán
成语解释:
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的。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35

去住两

成语拼音:
qù zhù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
成语出处: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36

矢石之

成语拼音:
shǐ shí zhī nán
成语解释: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37

芟夷大

成语拼音:
shān yí dà nàn
成语解释:
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灾。削平大乱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略已平矣。”
38

天步艰

成语拼音:
tiān bù jiān nán
成语解释:
天步:时运。国运艰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之子不犹。”
39

险阻艰

成语拼音:
xiǎn zǔ jiān nán
成语解释: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危险和障碍。
成语出处: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备尝之矣。”
40

义不辞

成语拼音:
yì bù cí nàn
成语解释: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
* 最后一个字是难的成语,难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