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以的成语 (116个)

21

辞害志

成语拼音:
bù yǐ cí hài zhì
成语解释: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文害辞,不辞害志。”
22

老拳

成语拼音:
bǎo yǐ lǎo quán
成语解释:
饱:充分;:用。痛打,尽情地揍。
成语出处:
《晋书 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23

民为本

成语拼音: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成语解释: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成语出处: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4

人废言

成语拼音:
bù yǐ rén fèi yán
成语解释: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成语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言举人,不人废言。”
25

为耻,反为荣

成语拼音: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成语解释:
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为耻,反为荣。”
26

为意

成语拼音:
bù yǐ wéi yì
成语解释: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为意。”
27

一眚掩大德

成语拼音: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成语解释:
: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28

诈立

成语拼音:
bīng yǐ zhà lì
成语解释: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成语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诈立,利功,分合为变者也。”
29

自牧

成语拼音:
bēi yǐ zì mù
成语解释:
谦卑自守。
成语出处:
语出《易 谦》:“谦谦君子,卑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自牧谓谦卑自守也。”
30

公心

成语拼音:
chū yǐ gōng xīn
成语解释:
指考虑事情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成语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公心。”
31

毫厘,谬千里

成语拼音: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毫厘,谬千里。’”
32

象外

成语拼音:
chāo yǐ xiàng wài
成语解释:
: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成语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象外,得其环中。”
33

抱怨

成语拼音:
dé yǐ bào yuàn
成语解释: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恩德回报仇怨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厉薄,德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34

甘言

成语拼音:
dàn yǐ gān yán
成语解释:
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成语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孙权》:“啖甘言,效其珍物,有求则从,惟恐少拂其意。”
35

重利

成语拼音:
dàn yǐ zhòng lì
成语解释: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成语出处:
《史记·高祖纪》:“沛公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利。”
36

滋讹

成语拼音:
é yǐ zī é
成语解释: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传播,越传越错
成语出处:
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37

养廉

成语拼音:
jiǎn yǐ yǎng lián
成语解释:
节俭可培养廉洁的作风和风气。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养身,俭养德。”
38

告慰

成语拼音:
kān yǐ gào wèi
成语解释:
堪:能,可。可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成语出处:
魏巍《我们唾弃那种中国人》第二章:“近年来,我对此每每撰文加表述,并获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同和好评,堪告慰。”
39

意会,不可言传

成语拼音: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成语解释: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成语出处:
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40

为是

成语拼音:
zì yǐ wéi shì
成语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为是。”
* 第二个字是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