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可的成语 (114个)

21

端倪

成语拼音:
bù kě duān ní
成语解释: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22

动摇

成语拼音:
bù kě dòng yáo
成语解释: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成语出处: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动摇了。”
23

分割

成语拼音:
bù kě fēn gē
成语解释:
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
成语出处:
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分割的。”
24

究诘

成语拼音:
bù kě jiū jié
成语解释: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究诘,共和在那里?”
25

教训

成语拼音:
bù kě jiào xùn
成语解释: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26

揆度

成语拼音:
bù kě kuí duó
成语解释: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揆度者也。”
27

枚举

成语拼音:
bù kě méi jǔ
成语解释:
枚举:一一列举。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多
成语出处:
元 王恽《秋涧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其至公正之大论,卓异特达之举,固不枚举。”
28

名貌

成语拼音:
bù kě míng mào
成语解释:
名:说出。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成语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名貌。”
29

摸捉

成语拼音:
bù kě mō zhuō
成语解释:
摸捉: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成语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摸捉之言以掩之。”
30

侵犯

成语拼音:
bù kě qīn fàn
成语解释:
不能侵凌触犯
成语出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侵犯。”
31

企及

成语拼音:
bù kě qǐ jí
成语解释: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成语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企而及之者,性也。”
32

缺少

成语拼音:
bù kě quē shǎo
成语解释:
必不少的
成语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33

轻视

成语拼音:
bù kě qīng shì
成语解释:
不能够小看
成语出处:
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轻视的。”
34

饶恕

成语拼音:
bù kě ráo shù
成语解释:
饶恕:原谅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指不能原谅
成语出处:
王朔《我是“狼”》:“特别是那时,这种发现都会被认为是不饶恕的背叛。”
35

胜道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dào
成语解释: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成语出处:
《史记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胜道。”
36

胜举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jǔ
成语解释: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成语出处: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胜举。”
37

胜记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jì
成语解释:
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不胜记。”
38

胜言

成语拼音:
bù kě shèng yán
成语解释: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胜言。”
39

同年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语解释: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同年而语矣。”
40

智取,不力敌

成语拼音: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成语解释: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智取,不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 第二个字是可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