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字的成语 (47个)

21

没见一撇

成语拼音: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成语解释: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成语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不曾见两撇。”
22

没一撇

成语拼音:
bā zì méi yī piě
成语解释: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成语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不曾见两撇。”
23

初分

成语拼音:
guā zì chū fēn
成语解释:
旧时文人拆“瓜”为两个八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24

不识

成语拼音:
hé zì bù shí
成语解释:
识:认识。指人不识
成语出处:
《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不识耶!”
25

回文

成语拼音:
jǐn zì huí wén
成语解释:
绣在锦缎上的回文。指情诗
成语出处:
26

咬文

成语拼音:
jiáo zì yǎo wén
成语解释:
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句。多指死扣眼而不注意实质
成语出处: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27

招牌

成语拼音:
jīn zì zhāo pái
成语解释: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牌匾”。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招牌,还高高挂着。”
28

涩句

成语拼音:
pì zì sè jù
成语解释:
冷僻的、词和晦涩的文句。
成语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涩句,以矜其博。”
29

打开

成语拼音:
shí zì dǎ kāi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明白无隐,开门见山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象山集·象山语录》:“孟子十打开更无隐遁,盖时不同也。”
30

街口

成语拼音:
shí zì jiē kǒu
成语解释:
街头。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31

街头

成语拼音:
shí zì jiē tóu
成语解释: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
32

路口

成语拼音:
shí zì lù kǒu
成语解释: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成语出处:
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路口。”
33

路头

成语拼音:
shí zì lù tóu
成语解释: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34

知书

成语拼音:
shí zì zhī shū
成语解释:
谓有文化知识。
成语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35

第一号

成语拼音:
tiān zì dì yī hào
成语解释:
天:天是《千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文》:“天地玄黄”
36

眼儿

成语拼音:
tiāo zì yǎn ér
成语解释:
从措辞用上找小毛病
成语出处:
37

成语拼音:
wén zì yù
成语解释: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成语出处:
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8

如金

成语拼音:
xī zì rú jīn
成语解释:
谓极其节省文,不多费笔墨。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39

不差

成语拼音:
yī zì bù chā
成语解释:
一个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也指一个也不错
成语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不差传与老孔。”
40

珠玉

成语拼音:
zì zì zhū yù
成语解释:
每一个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珠玉矣。”
* 第二个字是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