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五的成语 (58个)

41

七相

成语拼音:
qī xiāng wǔ gōng
成语解释: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成语出处: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42

如堕里雾中

成语拼音: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成语解释: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里雾。”
43

日诵

成语拼音:
rì sòng wǔ chē
成语解释:
一天诵读好多书。车,形容书多。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车,亦奚益于学哉?”
44

如坠里雾中

成语拼音: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成语解释: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45

十变

成语拼音:
shí biàn wǔ huà
成语解释:
谓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化。”
46

书读

成语拼音:
shū dú wǔ chē
成语解释: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车。”
47

识二而不知十

成语拼音: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语解释: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而不知十也。”
48

十恶

成语拼音:
shí è wǔ nì
成语解释:
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49

书富

成语拼音:
shū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
富:丰富;车: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真个胸中书富车,笔下句高午古。”
50

三坟

成语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成语解释: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典》、《八索》、《九丘》。”
51

四分

成语拼音:
sì fēn wǔ luò
成语解释:
形容分散零乱。
成语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落。”
52

四纷

成语拼音:
sì fēn wǔ luò
成语解释:
见“四分落”。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落。”
53

四分

成语拼音:
sì fēn wǔ pōu
成语解释:
四分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成语出处:
汉·扬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剖,并为战国。”
54

十风

成语拼音:
shí fēng wǔ yǔ
成语解释:
十天一刮风,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成语出处:
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雨岁丰穰。”
55

十光

成语拼音:
shí guāng wǔ sè
成语解释:
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成语出处:
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色争睹。”
56

三回

成语拼音:
sān huí wǔ cì
成语解释:
多次。
成语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57

三环

成语拼音:
sān huán wǔ kòu
成语解释:
形容捆绑结实。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义》第51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扣的捆了一回。”
58

三江

成语拼音:
sān jiāng wǔ hú
成语解释: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成语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第三个字是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