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作的成语 (137个)

61

暗中

成语拼音:
àn zhōng zuò lè
成语解释: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成语出处:
62

并肩

成语拼音:
bìng jiān zuò zhàn
成语解释: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成语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63

点金

成语拼音:
diǎn jīn zuò tiě
成语解释:
见“点金成铁”。
成语出处:
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铁,贻笑后人耳。”
64

当家

成语拼音:
dāng jiā zuò zhǔ
成语解释:
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尽心负责。也比喻人民有权力;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
成语出处:
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65

大有

成语拼音:
dà yǒu zuò wéi
成语解释:
能够很好地发挥用;做出显著成绩。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为,非常之君也。”
66

逢场

成语拼音:
féng chǎng zuò lè
成语解释:
犹言逢场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开宗》:“对酒当歌须慷慨,逢场乐任优游。”
67

逢场

成语拼音:
féng chǎng zuò qù
成语解释:
犹言逢场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成语出处:
沈从文《八骏图·顾问官》:“他那神气似真非真,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68

蜂虿于怀袖

成语拼音:
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
成语解释: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成语出处:
《晋书·刘毅传》:“蜂虿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69

忿然

成语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成语出处: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70

怫然

成语拼音:
fú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成语出处:
《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色。”
71

愤然

成语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
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72

翻手云覆手雨

成语拼音: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
成语解释: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成语出处: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73

翻天

成语拼音:
fān tiān zuò dì
成语解释: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地,闹将起来。”
74

改过

成语拼音:
gǎi guò zuò xīn
成语解释: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成语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新,个清平无事人。”
75

回嗔

成语拼音:
huí chēn zuò xǐ
成语解释: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喜,收拾了刀杖。”
76

回瞋

成语拼音:
huí chēn zuò xǐ
成语解释: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成语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喜。”
77

画地

成语拼音:
huà dì zuò yù
成语解释: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苑 贵德》:“俗语云:‘画地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 路温舒传》引“画地为狱”。
78

呼牛

成语拼音:
hū niú zuò mǎ
成语解释:
见“呼牛呼马”。
成语出处:
《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79

矜情

成语拼音:
jīn qíng zuò tài
成语解释:
态:故意出一种姿态。故意做
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九卷:“此子矜情态,局面太小。”
80

煎水

成语拼音:
jiān shuǐ zuò bīng
成语解释:
比喻不可能的事。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冰,其不可得,明矣。”
* 第三个字是作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