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正的成语 (55个)

41

安宅

成语拼音:
ān zhái zhèng lù
成语解释: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路而不由,哀哉!”
42

方方

成语拼音:
fāng fāng zhèng zhèng
成语解释: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成语出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的茶楼可比。”
43

奉公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zhèng jǐ
成语解释: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
《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己,为时所称。”
44

公明

成语拼音:
gō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
无私,光明磊落。
成语出处: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45

公平

成语拼音:
gōng píng zhèng zhí
成语解释:
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成语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直万人传。”
46

禁暴

成语拼音:
jìn bào zhèng luàn
成语解释:
禁:制止。:纠。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乱之名。”
47

就地

成语拼音:
jiù dì zhèng fǎ
成语解释: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法。”
48

匡谬

成语拼音:
kuāng miù zhèng sú
成语解释:
错误,矫陋习。
成语出处:
唐·颜师古有《匡谬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49

来日

成语拼音:
lái rì zhèng cháng
成语解释:
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成语出处:
巴金《雨》:“来日长,不要贪图现在就卖掉了未来。”
50

凛然

成语拼音:
lǐn rán zhèng qì
成语解释: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气: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成语出处: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51

量凿

成语拼音:
liàng záo zhèng ruì
成语解释:
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52

名不,言不顺

成语拼音: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成语解释:
指名分不或名实不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3

明公

成语拼音:
míng gōng zhèng dào
成语解释:
见“明公气”。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公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54

明公

成语拼音:
míng gōng zhèng qì
成语解释:
犹言式;公开;堂堂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55

明婚

成语拼音:
míng hūn zhèng pèi
成语解释:
指经过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成语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小姐元是我崔文远明婚配许与侄儿崔通的。”
* 第三个字是正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