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自的成语 (327个)

41

傲睨

成语拼音:
ào nì zì ruò
成语解释:
睨:斜视。若:指满不在乎。形容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 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若,似无郡僚之礼。”
42

安闲

成语拼音:
ān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
安静清闲,在。形容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
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43

悲不

成语拼音:
bēi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禁。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胜。”
44

不攻

成语拼音:
bù gōng zì bá
成语解释:
拔:攻破。不用攻击就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45

不敢

成语拼音:
bù gǎn zì zhuān
成语解释:
专:擅专断。不敢作主张,独行事。有谦的意思。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专。
46

闭阁

成语拼音:
bì gé zì zé
成语解释:
指关起门来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成语出处: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责,终不大言。”
47

闭关

成语拼音:
bì guān zì zhǔ
成语解释:
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
成语出处:
见“闭关守”。
48

跋扈

成语拼音:
bá hù zì zì
成语解释: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成语出处:
《明史 外国传九 朵颜》:“于是长昂益跋扈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49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zì ài
成语解释:
不知道爱惜
成语出处:
50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zì liàng
成语解释: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己的能力有多大
成语出处:
51

弊帚

成语拼音:
bì zhǒu zì zhén
成语解释:
家的破旧扫帚,也看作很珍贵。比喻对己物的珍视。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珍。”
52

春蚕

成语拼音:
chūn cán zì fù
成语解释:
蚕:昆虫名;缚:缠束。像蚕作茧缚。比喻己束缚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痴鼠拖姜,春蚕缚’。”
53

沉痼

成语拼音:
chén gù zì ruò
成语解释: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若。”
54

超然

成语拼音:
chāo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
超脱世事,觉快乐和满足。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得。”
55

登高

成语拼音:
dēng gāo zì bēi
成语解释: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迩,辟如登高必卑。”
56

帝制

成语拼音:
dì zhì zì wéi
成语解释:
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成语出处: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为者,天下共击之。”
57

恶人有恶人磨

成语拼音: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
成语解释: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有恶人磨。”
58

反侧

成语拼音:
fǎn cè zì ān
成语解释:
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安。’”
59

发愤

成语拼音:
fā fèn zì lì
成语解释: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
成语出处: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厉,复我种族。”
60

沾沾

成语拼音:
zhān zhān zì zú
成语解释:
沾沾:轻浮的,鸣得意的样子。形容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足,怠而不复前矣。”
* 第三个字是自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