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作者:赵煜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鯀者,帝顓頊之后。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帝尧之时,遭洪水滔滔,天下沉渍,九州閼塞,四瀆壅闭。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乃命四岳,乃举贤良,將任治水。自中国至于条方,莫荐人。帝靡所任,四岳乃举鯀而荐之於尧。帝曰:「鯀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群臣,未有如鯀者。」尧用治水,受命九载,功不成。帝怒曰:「朕知不能也。」乃更求之,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鯀之治水无有形状,乃殛鯀于羽山。鯀投于水,化为黄能,因为羽渊之神。  舜与四岳举鯀之子高密。四岳谓禹曰:「舜以治水无功,举尔嗣,考之勋。」禹曰:「俞,小子敢悉考绩,以统天意。惟委而已。」

  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泝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案黄帝中经历,盖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在闕。其巖之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將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於黄帝巖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復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於霍山,徊集五岳,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

  遂巡行四瀆。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於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禹行使大章步东西,竖亥度南北,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於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顏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於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飢;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得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

  於是周行宇內,东造绝跡,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徊崑崙,察六扈,脉地理,名金石;写流沙於西隅,决弱水於北汉;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於碣石;疏九河於涽渊,开五水於东北;凿龙门,辟伊闕;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嶇,归於中国。

  尧曰:「俞!以固冀於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

  尧禪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內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禪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眾,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內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於里閭。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諫,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棲於树,鸞鸟巢於侧,麒麟步於庭,百鸟佃於泽。

  遂已耆艾將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將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槨桐棺,穿壙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禹崩之后,眾瑞並去。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

  禹崩,传位与益。益服三年,思禹未尝不言。丧毕,益避禹之子启於箕山之阳,诸侯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於夏。遵禹贡之美,悉九州之土以种五谷,累岁不绝。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於南山之上。

  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於越,号曰无余。余始受封,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贡纔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復隨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祠禹墓於会稽。

  无余传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眾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语,其语臼鸟禽呼:嚥喋嚥喋。指天向禹墓曰:「我是无余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復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於天,以通鬼神之道。」眾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四时致贡,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復夏王之祭,安集鸟田之瑞,以为百姓请命。自后稍有君臣之义,号曰无壬。  壬生无择(手改目),择专心守国,不失上天之命。无择卒,或为夫谭。夫谭生元常,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闔閭之时。越之兴霸自元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