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行》 杜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天边行》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边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讲述了天边的老人未能回家的遭遇,黄昏时在大江边哭泣的情景,以及陇右和巴蜀地区被胡骑和羌兵侵袭的悲剧。洪涛奔腾,狂风拔木,秃鹫和鸿鹄前后飞翔,显示了战争的破坏力。这位老人九次写信给洛阳,但十年来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困苦,抒发了作者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老人未能回家,暮色中哭泣,凸显了人们在战乱中所受的巨大痛苦和困境。洪涛滔天,风拔木,秃鹫和鸿鹄的比喻描写,既显示了战争的惨烈,又突出了老人在外求助的孤立无援。

整首诗富有明显的悲凉气氛,通过对受战乱困扰的人们的不幸遭遇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同情。作者用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牵挂,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战争的痛恨。这首诗词在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痛苦的同时,也通过对老人的形象描写,传达出对人性和家园的珍视,强调和平与安宁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天边行》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tiān biān xíng
天边行

tiān biān lǎo rén guī wèi dé, rì mù dōng lín dà jiāng k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lǒng yòu hé yuán bù zhòng tián,
陇右河源不种田,
hú qí qiāng bīng rù bā shǔ.
胡骑羌兵入巴蜀。
hóng tāo tāo tiān fēng bá mù, qián fēi tū qiū hòu hóng hú.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jiǔ dù fù shū xiàng luò yáng, shí nián gǔ ròu wú xiāo xī.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天边行》专题为您介绍天边行古诗,天边行杜甫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