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动心的诗词(1724首)

21 《洞庭春色(生日谢同官六月八日)》 宋·魏了翁

四十之年,头颅如此,岂不自知。
正东家尼父,叹无闻日,鄹人孟子,不动心时。
顾我未能真自信,算三十九年浑是非。
随禄仕,便加齐卿相,于我何为。

22 《和仲严弟暮春二绝》 宋·潘良贵

吾生四十已侵寻,独喜年来不动心
世事升沉君会否,人间春去落花深。

23 《赐方教授诗(三首)》 明·朱椿

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
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24 《寄陈鲁山》 宋·陆游

天下无虞国论深,书生端合老山林。
平生力学所得处,政要如今不动心
旧友几年犹短褐,谪官万里少来音。
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

25 《知音吟》 宋·邵雍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26 《污亭》 宋·邵雍

许由为计未为深,洗耳如何不动心
到此洒然如世外,何尝更有事来侵。

27 《石博山》 宋·黄公度

谁琢翠岚如许工,晴峦汹涌欲穿空。
一尘不动心斋处,寸缕初飞鼻孔通。

28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春阴席上》 宋·强至

未消残雪在墙阴,昼景昏昏似日沈。
土冻转愁花信远,天寒唯仗酒分深。
笑谈四座相欢色,富贵三朝不动心
诗句一传人竞写,也应潜购到鸡林。

29 《岁除示汝霖三绝》 宋·胡寅

柏酒椒花又盍簪,莫将谈笑枉光阴。
自怜四十无闻者,欲问如何不动心

30 《上游参预寿二首》 宋·程公许

河流贯陕啊,底柱自中立。
江水迸瞿唐,滟澦制其溢。
岂此一拳多,云根必奇质。
桧柏相因依。

31 《跋潘默成诗》 宋·王柏

不动心斋有素规,稜稜风骨太清奇。
残书断帖人争宝,谁识先生媿禄诗。

32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 宋·陈著

三数茎须细捻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33 《蓬莱客 拆心字起》 元·马钰

猿急。
猿不动真吾客。
真吾客。
传灵榭,金间隔。
真修炼非凡测。
珠光莹难尘溺。
难尘溺。
生灵焰,消烟息。

34 《夜坐有感年四十》 宋·陈文蔚

仲尼切戒取人恶,隈子真能不动心
嗟我痴顽何所得,但能於此惜分阴。

35 《饮猿潭》 宋·陈岩

月照秋空风满林,孤猿渴饮碧潭深。
我今忘我兼忘物,兀坐怡然不动心

36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初中文言文纪游写景孤独忧伤

37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38 《七发》 两汉·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辞赋精选写人讽喻

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初中文言文议论哲理

40 《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议论

* 关于不动心的诗词 描写不动心的诗词 带有不动心的诗词 包含不动心的古诗词(17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