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火的诗词(299首)

41 《中伏日省中当直》 宋·杨亿

火云烘赫临中伏,青锁深严直右曹。
吏散阶庭时纵步,诗成几案独挥毫。
相乌影转风微起,仙掌阴斜日渐高。
何处赐冰和郢酒,谁人割炙动鸾刀。
紫泥封诏防稽缓,寒水浮瓜散郁陶。
丞相忧边稀出沐,延英三刻岂知劳。

42 《方次云伏枕久不入城独宿知稼堂有怀》 宋·黄公度

吹笛清宵何处声,隔窗斜月听人行。
梦回案上青荧火,魂断城头长短更。
三伏故人怜卧病,百年薄宦任浮生。
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

43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七夕末伏》 宋·强至

七夕三庚共此辰,风迎西火转南薰。
金盘瓜果随时俗,玉盏笙歌劝相君。
月下巧心空自竞,天边私语复谁闻。
早归肯效东方朔,待看星桥夜度云。

44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 宋·郑刚中

传道官颇清,防患计微拙。
学宫墙外草,十里望不绝。
芟除失豫备,滋蔓久盘结。
野烧因风起,四垣具烈烈,

45 《伏读时中胡公暮志辄用澹庵省斋铭诗之韵从仲》 宋·赵蕃

千年廉蔺凛犹寒,岂似乞人夸豆箪。
经病汉儒颛学癖,义求秦火未烧残。
名章可愧功言立,门名在君兄弟难。
至宝独完元自贵,用轻宁事雀空弹。

46 《三伏中积雨如秋》 宋·程公许

峨眉三日雨,客馆六月秋。
幽怀无与娱,欹枕清夜游。
炎官失声势,万木皆商讴。
一凉德我厚,耿耿何隐忧。

47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宋·李曾伯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乐衰民益虏资。
绐楚进曾我纪信,交秦计卒坠张仪。
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48 《伏中作二首》 宋·孔武仲

去岁复今日,清槐系扁舟。
手携筇竹杖,朝上龟山头。
百川合为一,浩渺蟠天流。
徙倚弄佳音,啸歌怀旧邱。

49 《咏史上·伏生》 宋·陈普

撑肠拄肚总聱牙,汉室龙兴发乍华。
掌故不来光影暮,尚书再火伏生家。

50 《灵隐寺行呈伏虎岩》 宋·方回

蓬莱水浅尘几扬,历劫不动此道场。
黄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乡。
吾故不能知鸿荒,尝闻许由避陶唐。
南巡会稽忆夏后,西渡浙水传秦皇。

51 《和人伏日》 宋·李复

太极剖元气,五行均四时。
代谢密循环,母子相挈维。
土散无定位,金德乘火驰。
天刑发杀机,闭藏不敢施。

52 《伏日陪府公侍御登四望亭分韵得四字》 宋·喻良能

危亭压层城,是中有佳政。
面面看江山,水云自相媚。
使君暇日登,火老金正穉。
杯盘莹无尘,笑语清有味。

53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隋代·佚名

[黄钟为角]有出相藏,伏见靡常。
相我国家,鉴观四方。
视罔不正,终然允藏龙卧虎。
神其来格,明德声香。

54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隋代·佚名

[黄钟为角]有出相藏,伏见靡常。
相我国家,鉴观四方。
视罔不正,终然允藏龙卧虎。
神其来格,明德声香。

55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屹彼嘉坛,赤伏始屈。
掞光耀明,洋乎如在。
挽仰重离,默兴精会。
隋我降升,肃听环佩。

56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潜之伏矣,柞醚既休。
有俶其来,榆柳是求。
灵驾纷羽,尚其安留。
饮我三爵,言言油油。

57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屹彼嘉坛,赤伏始屈。
掞光耀明,洋乎如在。
挽仰重离,默兴精会。
隋我降升,肃听环佩。

58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潜之伏矣,柞醚既休。
有俶其来,榆柳是求。
灵驾纷羽,尚其安留。
饮我三爵,言言油油。

59 《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黄钟为角]火星之躔,有烨其光。
表于辰位,伏于成方。
时和几稔,仁法用藏。
告尔万民,出纳有常。

60 《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 隋代·佚名

[黄钟为角]火星之躔,有烨其光。
表于辰位,伏于成方。
时和几稔,仁法用藏。
告尔万民,出纳有常。

* 关于伏火的诗词 描写伏火的诗词 带有伏火的诗词 包含伏火的古诗词(29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