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吏民的诗词(748首)

81 《林和叔侍郎龟潭庄》 宋·楼钥

顷年曾记游花谿,宗枢潭府谿之湄。
徘徊其上叹秀爽,宜有英才瑞明时。
岩岩林公天与奇,劲气不为金石移。
少以六义鸣上庠,游宦所至英声驰。

82 《同主簿过翠眉亭》 宋·虞俦

宦情元薄且浮沉,抚字劳心只效颦。
白首论交嗟已晚,青衫捧檄只缘贫。
简书岂不怀朋友,德意安能及吏民
误矣折腰成底事,谁欤高枕有间人。

83 《送谢刑部使君赴召》 宋·胡仲弓

擿奸方喜俗无哗,一札飞来墨敕斜。
职业已升金掌贵,吏民空拥彩旗遮。
疑车趣召二千石,舆颂观传十万家。
桃李竞随春脚去,仅留遗爱在桐花。

84 《送张巨川归崇德》 宋·仇远

三载金渊入幙宾,转当繁剧转精神。
高堂多有承颜乐,巨室都无切齿人。
此日吏民争卧辙,他时事业继埋轮。
语儿溪上沧浪水,有约征衣共浣尘。

85 《送海陵孙县丞三首》 宋·项安世

向来一尉万人知,此段风流已大奇。
资考渐将京秩近,新年能使道心移。
但惭我乃吏民上,勿谓官今选调卑。
持此尊前供笑乐,胜如天上拜恩私。

86 《挽陆运使诗》 宋·项安世

爰自微官日,能令巨力摧。
于蒭回使节,红粟抗公台。
淮右恩波阔,畿西禁网恢。
平生希麹令,今得吏民哀。

87 《寄泸南子止兄》 宋·晁公溯

二年立王朝,忽然厌承明。
受诏予印绶,复作江阳行。
地当周五侯,秩视汉九卿。
边清尘不扬,主圣时自平。

88 《题温守梁尚书新创富览亭》 宋·陈棣

杰槛雄檐倚碧空,玲珑窗户温青红。
因山卜地心机巧,望水如天眼力穷。
千里胜形吟笔内,万家和气饮杯中。
吏民共指双旌语,今日梁公昔谢公。

89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馀辄》 宋·陈宓

家山四年别,梅萼忽横枝。
久拟投倦翼,还成效雌羁。
初之一毫补,谩素五十炊。
所就竟何事,敢言厌拘縻。

90 《次韵僧自文见赠四首》 宋·方回

去思无德政,岂有吏民碑。
家乏千头橘,官羞七尺蓍。
樵蹊谈野史,茗榻和僧诗。
是事山中好,归来始得知。

91 《和张仲巽过瀛州感旧》 宋·苏颂

览君关外感怀篇,重到藩城倍怆然。
岂为宦游无定止,却思世故易推迁。
流年忽复龙周纪,急景仍逢雁去燕。
物是人非重惆怅,空馀陈迹吏民传。

92 《和颜长官百咏·负薪》 宋·朱继芳

三千门馆蹑珠宾,半百还家衣锦身。
却是吏民私告语,十年前是卖薪人。

93 《捕蝗-刺长吏也》 唐·白居易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送别友人

94 《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唐·赵抟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
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

95 《循吏曲上王使君》 唐·贯休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
蒸蒸婺民,钟此多福。
自东自西,自南自北。

96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 唐·贯休

帝念梓州民,年年战伐频。
山川无草木,烽火没烟尘。
政乱皆因乱,安人必藉仁。
皇天开白日,殷鼎辍诚臣。

边塞

97 《酷吏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古文观止序文议论

98 《寿汤吏部》 宋·叶巽斋

朔风烈烈吹繁霜,天地闭塞阳气藏。
玄冥恣横生育息,万类郁结无辉光。
东皇爱物怜下土,斡旋造化回机杼。
新阳用事阴类消,爱命崧高降申甫。

99 《检田吏(一作《踏灾行》)》 元·袁介

有一老翁如病起,破衲邅飗瘦如鬼。
晓来扶向官道旁,哀告行人乞钱米。
时予奉檄离江城,邂逅一见怜其贫。
倒囊赠与五升米,试问何故为穷民。

100 《爱民堂为涪陵卢使君题》 宋·沈继祖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朞。
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
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

* 关于吏民的诗词 描写吏民的诗词 带有吏民的诗词 包含吏民的古诗词(7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