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岳势的诗词(121首)

81 《高沙道中》 宋·文天祥

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
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
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
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

82 《东禅百韵》 宋·刘宰

群居厌嚣烦,兀坐怅离索。
动静两何心,求端徯先觉。
张氏好兄弟,同游得先诺。
重以临邛客,雍客出莲幕。

83 《寄杜拾遗》 唐·任华

杜拾遗,名甫第二才甚奇。
任生与君别,别来已多时,何尝一日不相思。
杜拾遗,知不知?

84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唐·韦庄

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
有家抛上国,无罪谪遐方。
负笈将辞越,扬帆欲泛湘。
避时难驻足,感事易回肠。

85 《观怀素草书歌》 唐·贯休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朽。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爱情感伤

86 《代胡仓过圣德惠民诗一首》 宋·王阮

平楚皆膏壤,成汤忽旱年。
人知圣虑切,恩遣使臣宣。
乙犯饥荒后,长沙富庶全。
纪年四十载,斗米二三钱。

87 《福岩寺》 宋·项安世

三日行东山,今朝度西岭。
山前福岩寺,高下得要领。
下通赤帝庙,上彻祝融顶。
回环生气势,开辟见光景。

88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唐·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89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唐·杨炯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90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唐·杨炯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91 《古别离二首》 唐·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92 《洞庭秋月行》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93 《满江红 廉野云左揆求赋南园 庆云都城善》 元·姚燧

面势林塘,紧横睫、觚棱如削。
还更比、城南韦杜,去天盈握。
便有名园能甲乙,他山**先尊岳。
甚一花一石,总都将平泉学。

94 《嘉鱼池》 宋·宁某

四百峰峦隐画屏,翠光楼阁起山溟。
高侔太岳千山小,势镇乾坤万古青。
石洞猿啼烟月落,嘉池龙起水云腥。
临流矶上谁遗迹,隐约仙人窦子明。

95 《谒岱祠即事》 宋·晁补之

泽南三百里,极望横天云。
云端色凝黛,谛视初可分。
峥嵘介丘像,澒洞元气屯。
顷刻有变化,惨澹殊明昏。

96 《上大明皇帝》 元·杨维桢

钟山突兀楚天西,玉柱曾经御笔题。
日照金陵龙虎踞,月明珠树凤凰栖。
气吞江海三山小,势压乾坤五岳低。
百世升平人乐业,万年帝寿与天齐。

97 《钱塘怀古得吴字》 明·刘基

泽国繁华地,前朝旧此都。
青山弥百粤,白水入三吴。
艮岳销王气,坤灵肇帝图。
两宫千里恨,九子一身孤。

98 《宿宝峰呈玉涧》 宋·王柏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
岂无爱山人,时时访林薄。
心境不相当,丘壑自丘壑。
谁知百年后,秀气才有托。

99 《入衡州》 唐·杜甫

兵革自久远,兴衰看帝王。
汉仪甚照耀,胡马何猖狂。
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
君臣忍瑕垢,河岳空金汤。

100 《赠虞十五司马》 唐·杜甫

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
形像丹青逼,家声器宇存。
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

写景写人品格

* 关于山岳势的诗词 描写山岳势的诗词 带有山岳势的诗词 包含山岳势的古诗词(12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