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野性的诗词(292首)

41 《高民瞻以前韵作诗因酬》 宋·王洋

钓叟生涯止一舠,兴来犹复醉陶陶。
知君自欲营新筑。
继世那闻有旧皋。
野性素来便野越,春山唯恐欠春醪。
果能过我论文字,且拟张帆看怒涛。

42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宋·苏轼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43 《奉使登终南山》 唐·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春天感伤

44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唐·皎然

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
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
野风吹白芷,山月摇清轸。
诗祖吴叔庠,致君名不尽。

45 《月湖新得浮石岩》 宋·邓深

月湖先生乐山水,搜奇曾不远千里。
那知去郭三牛鸣,浮石岩中晦佳致。
神剜鬼劃有许工,工坠地出知几世。
平时樵径所不由,一旦屐齿胡为至。

46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 唐·皇甫冉

释子去兮访名山,禅舟容与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江渺渺兮多烟。
东林西林兮入何处,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47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 唐·皇甫冉

释子去兮访名山,禅舟容与兮住仍前。
猿啾啾兮怨月,江渺渺兮多烟。
东林西林兮入何处,上方下方兮通石路。

48 《隐士》 唐·孟郊

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
山野多馁士,市井无饥人。
虎豹忌当道,糜鹿知藏身。
奈何贪竞者,日与患害亲。

49 《寄旧山隐者》 唐·姚合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
念彼白日长,复值人事并。
未改当时居,心事如野云。
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闻。

50 《山居》 宋·吴涛

村翁习性不浮华,只种桑麻不种花。
闻道野梅开欲遍,好山春色过山家。

51 《茅山中人皆不饮泉水悉下汲于注壑又不善蓄佳》 明·朱凯

情闲好品茶,性淡能辨水。
江左几泓泉,勺勺定媸美。
浙右园焙栽,种种别妙理。
七宝白云淳,石井剑池泚。

52 《游杭州山》 宋·苏轼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53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 宋·叶适

柳生洲居濠北边,繇辞质野谁所传。
不曾入城行卖卜,有问灾福须呼船。
叹我奇疾何频年,其初过清肌凛然,已忽腹拒遭拘挛。

54 《胡伯圆尚书以松山虚席力招补其阙辄辞以小诗》 宋·释绍嵩

懒性如今成野人,苍颜白发不时新。
自知潦倒无余事,乞取山林放旷身。

55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 唐·张说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
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
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
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

友情

56 《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 唐·韦应物

馆宿风雨滞,始晴行盖转。
浔阳山水多,草木俱纷衍。
崎岖缘碧涧,苍翠践苔藓。
高树夹潺湲,崩石横阴巘.

57 《岁初归旧山(又作献岁初归旧居酬皇甫侍御见寄)》 唐·钱起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
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
求仲应难见,残阳且掩关。

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送别写雨抒情

58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唐·钱起

霞景已斜照,烟溪方暝投。
山家归路僻,辙迹乱泉流。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麏麚突荒院,鸬鹊步闲畴。
偶此惬真性,令人轻宦游。

59 《寄崔之仁山人》 唐·姚合

不得之仁消息久,秋来体色复何如。
苦将杯酒判身病,狂作文章信手书。
官职卑微从客笑,性灵闲野向钱疏。
几时身计浑无事,拣取深山一处居。

60 《山中即事》 唐·方干

趋世非身事,山中适性情。
野花多异色,幽鸟少凡声。
树影搜凉卧,苔光破碧行。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 关于山野性的诗词 描写山野性的诗词 带有山野性的诗词 包含山野性的古诗词(29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