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来的诗词(2532首)

81 《五月六日晴芮君节卞西仲诸友来泛蒲和韵》 宋·仇远

端午凄凉雨压城,忽然端六报新晴。
素衣尘暗行人老,绿树阴浓曙日明。
倦眼冥冥浑似雾,忧心悄悄只如酲。
楷杼荐酒犹堪醉,杏子微酸尚带生。

82 《卜算子 前后各带喝马一声》 元·王哲

信任水云游,欣放灵猿傻。
要去随霞恣害风,乘良马。
稳坐香罗帕。
南北与东西,选甚高和下。
处处来回得自如,呈弓马。
会把明珠射。

83 《带马行·元初一得从初遇》 元·王哲

元初一得从初遇。
便端正昭彰著。
转作重阳晨彩煦。
晴空来往,碧霄堪住。

84 《带马行·既要修持心不晓》 元·王哲

既要修持心不晓。
这火院须先跳。
猛把家缘都不要。
元初一点,认来真所,做个惺惺了。
欲要妻男固处妙。
且只在红尘罩。
节色微财应事俏。
慈悲广施作均乎也,决定分分晓。

85 《卜算子 带喝马一声》 元·马钰

终日驾盐车,鞭棒时时打。
自叹精神久屈沉,如病马。
怎得长游冶。
伯乐相师来,见后频嗟讶。
巧计多方赎了身,得志马。
须报师恩也。

86 《夺锦标 君卿宣慰来别,索鄙作赆行,赋乐府》 元·王恽

歌之,六朝老树不无动色也六郡雄藩,会稽旁带,雨浙风烟如昔。
碧草莫伤春浦,冠盖东南,几多行客。
正新亭父老,望云霓、苦思休息。
道朝家、雨露同春,问甚江南江北。

87 《还徐叔子犀带》 宋·陈傅良

徐子赠我旧宝犀,宣和国工所事治。
玄玉十截黄四垂,厚且半寸径尺围。
方廉整不刻毫厘,金饰诸末柔丹韦。
寘之止斋光陆离,天吴海若不敢窥。

88 《氐带箭》 明·李东阳

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
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
雄兵百万如倒山,三十年来一翻手。
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
妇人孺子徒为忠,燕山饥鹰思弄风,归来但哭阳平公。

89 《家藏画鹊二轴其一棠梨结子青黄叶亦虫蚀尚带》 宋·舒岳祥

棠子青黄带晚妍,忘机好鹊压枝偏。
从来报喜无憎恶,借汝庭柯取次眠。

90 《七月十五日竞传有铁骑八百来屠宁海人惧罹仙》 宋·舒岳祥

年来避世羡渔郎,全载妻儿云水张。
隔苇鸣榔分细火,带苔收网晒斜阳。
一丝寒雨鲈腮紫,半箔归潮蟹斗黄。
欲逐鸱夷江海去,西风无奈稻花香。

91 《入潼关》 唐·李世民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92 《首春》 唐·李世民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93 《春池柳》 唐·李世民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94 《赋得临池柳》 唐·李世民

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95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东蛮》 唐·柳宗元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已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96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唐·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97 《相和歌辞·相逢行》 唐·韦应物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
邂逅两相逢,别来间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
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98 《相和歌辞·长门怨》 唐·李华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
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
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99 《长信怨》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诗三百首秋天闺怨

100 《相和歌辞·三洲歌》 唐·温庭筠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 关于带来的诗词 描写带来的诗词 带有带来的诗词 包含带来的古诗词(253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