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在心的诗词(914首)

121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唐·皎然

继世风流在,传心向一灯。
望云裁衲惯,玩雪步花能。
交战情忘久,销魂别未曾。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122 《何满子》 唐·尹鹗

云雨常陪胜会,笙歌惯逐闲游。
锦里风光应占,玉鞭金勒骅骝。
戴月潜穿深曲,和香醉脱轻裘¤
方喜正同鸳帐,又言将往皇州。
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
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123 《雨中花》 宋·晁端礼

小小中庭,深深洞户,谁人笑里相迎。
有三年窥宋,一顾倾城。
舞态方浓,箫声未阕,又黯离情。
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幸声名。

124 《缘识》 宋·宋太宗

白发长,眉似雪,宗禅和尚何分别。
百尺高山足浮云,万丈海中有明月。

125 《长歌行赠旺兄》 明·何景明

兄为吾祖之长孙,能将孝义持家门。
耕凿不随时俗改,衣冠颇有古风存。
我家东冈旧乡土,谷有田场桑有圃。
诸兄喧哗逐城市,兄也萧条守环堵。

126 《蝶恋花 曲阿词综辩证有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 元·孙景文

净洗胭脂轻扫黛。
斗草亭边,自*梨花戴。
一段心情空自爱。
风流那得时常在。
屈指春光归已快。
不掩珠帘,又恐东风怪。
花影低将新月碍。

127 《木阑花慢 春日游晋祠(石刻,至元壬午 雨》 宋·李时

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

128 《沁园春 牧》 元·王*

赤脚蓬头,蓑衣*箬笠,随处安然。
守无角牛儿,不离左右。
同行同住,同坐同眠。
常在家山,匀调水草,拗性之时着一鞭。

129 《春日奉和马景山》 宋·郭昭度

春来无事不芳辰,尊酒流连动涉旬。
三径每从羊仲赏,诸侯谁念马卿贫。
藏名祗许渔樵识,混迹从教鹿豕亲。
老去心情常在埜,摩娑双眼看垂纶。

130 《杂述》 宋·林泳

一念重来如祖忍,三生尽见有图澄。
虎虽化女心常在,鹰已为鸠眼可憎。

131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宋·刘骘

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
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
已说烂何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
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

132 《乾明节祝圣寿》 宋·四锡

河朔虽云近帝乡,时逢庆诞祝君王。
身心常在三清路,晓夕先装一炷香。
圣寿如山随地久,恩光似日与天长。
微臣所贵无他物,唯献新譸十九章。

133 《题常乐寺五云台》 宋·姚舜陟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134 《梅花》 宋·余观复

群卉皆舆隶,孤标直圣贤。
乾坤清不彻,风月兴无边。
生意春常在,贞心晚更坚。
骚经虽不载,已改二南篇。

135 《赠钱季梁进士省觐归寿其太夫人八十》 明·杨承鲲

高皇手提三尺剑,坐麾四海如委翎。
凌烟功成赐铁券,诏谓宇内求真形。
钱王古铁渔人得,紫绣遍蚀波涛腥。
熟看带砺隐玄玉,金书细镂鱼龙青。

136 《客中闻四弟消息》 明·郑作

昨遇梁园使,孤城舍弟居。
干戈常在目,烽火不通书。
汝计犹长剑,吾心已弊庐。
两乡千里隔,瞻望各沾裾。

137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宋·苏轼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138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宋·苏轼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
(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139 《别孙莘老》 宋·王安石

逢原未熟我,已与子相知。
自吾得逢原,知子更不疑。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

140 《寄虔州江阴二妹》 宋·王安石

贡水日夜下,下与章水期。
我行二水间,无日不尔思。
飘若越鸟北,心常在南枝。
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

* 关于常在心的诗词 描写常在心的诗词 带有常在心的诗词 包含常在心的古诗词(9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