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竹的诗词(1032首)

81 《饮翁常之宅分韵得友字》 宋·陈岘

杖屨随春风,邂逅得良友。
行行西域道,触目尽花柳。
还步过苑茨,交欢亦何有。
东邻颇好事,邀我意良厚。
南窗竹风凉,更命新醅酒。
巴醉何足辞,期此百年久。

82 《慈竹》 宋·乐史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娄处,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筍又生。

83 《题画竹绢扇面》 宋·梁宗范

团团纨扇阿谁绷,露出琅玕三两茎。
密叶旋从人意长,劲枝全藉笔毫生。
翠筠不动风常在,直节无根色自荣。
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龙应向手中成。

84 《自题墨竹》 宋·刘延世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85 《怀高履常》 宋·倪槐坡

何处存吾道,行藏一草堂。
贵虽人所欲,贫亦士之常。
竹静鹤同住,山深兰自香。
从渠笑疏懒,此兴自深长。

86 《题程栖竹居士卷》 宋·詹初

此翁日日对修竹,竹上风清心亦清。
高节有常原自劲,中虚无物本来成。
美淇君子诗为咏,贯岁圣人礼作盟。
林里七贤真浪迹,怜君不慕七贤名。

87 《夜坐怀孝常》 元·周砥

待月下石壁,罢琴竹间亭。
坐绝百虫响,旅怀才夜宁。
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四山湛秋色,万物无隐形。

88 《次所和竹所诗奉柬(四首)》 元·黄公望

竹里行厨常准备,浊醪不用恼比邻。
文章尊俎朝朝醉,花果园林处处春。

89 《赠星人胡竹轩》 明·归有光

竹轩晓星晷,解剥究玄理。
试以厮养卒,一一见出处。
予欲老江干,因君忽奋起。
戒涂上帝京,老骥思千里。
吾岂富贵徒,此意共谁语。
君来访我时,冰雪蹑穿履。
风吹漆纱巾,使我常念汝。

90 《挽夏太常仲昭(二首)》 明·刘珏

同官十载住京师,一片高情我独知。
箫管隔云春宴处,佩环摇月早朝时。
墨翻东绢千竿竹,灯淡西窗数局棋。
谁道归田犹有乐,胜游常醉习家池。
¤

91 《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 明·陆师道

阖闾城西佳山水,况复秋清风日美。
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
黄山西转古横塘,五坞云深盘上方。
飞桥连跨石湖口,螭影相衔明镜旁。

92 《酬《夜坐怀孝常》》 明·马治

东斋见微月,露坐稀华星。
感物增惋伤,怀人在岩扃。
高情沐垂照,寤寐不遑宁。
中夜梦良觌,君歌谓予听。

93 《就鹫峰寺宿同喻宣仲王曰常郭伏生作》 明·谋堚

鹫岭幽僧借竹房,薰笼茗碗坐绳床。
夜长何必求归梦,冻雨疏灯话故乡。

94 《夜宿吴原博太史修竹馆时与陈玉汝别》 明·史鉴

晚过修竹园,主人故所知。
知故义不薄,执手言相思。
复有青云士,远行从此辞。
北风何烈烈,万籁鸣参差。

95 《秣陵竹枝词四首》 明·文震亨

尚食宫监往直庐,退闲丞相府中居。
貂珰一样中侍常,三日湖头打饭鱼。

96 《竹枝词四首》 明·吴鼎芳

江南一雪苦非常,湖上空余橘柚乡。
万树千头零落尽,于今那得洞庭霜。

97 《杨孟载画竹》 明·徐贲

江南看竹不为罕,水郭山村常种满。
东里千竿绕佛亭,西邻万本连书馆。
密叶分阴小阁深,斜枝度影虚帘短。
萧疏夜月翠羽凉,摇曳南风鸟声暖。

98 《舟行怀竹浪师弟》 明·雪溪映

远水明于练,前舟如凿空。
白云鸿爪外,红树雨丝中。
禅咏知兼胜,行藏孰与同。
去年留此月,常共泛溪东。

99 《遣使诣李中麓太常求录诸经图解获之喜而赋谢》 明·周藩宗正

好古君侯最,遗编赖不亡。
远从济上授,曾向壁中藏。
负马图才识,伤麟义未荒。
简将青竹剖,函以碧芸香。
存乐元闻鲁,传经幸在梁。
因观科斗字,白日到羲皇。

100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宋·苏轼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稭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 关于常竹的诗词 描写常竹的诗词 带有常竹的诗词 包含常竹的古诗词(103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