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不书的诗词(2572首)

41 《平都山硖中胜处余思欲一到而不能近得予弟书》 宋·晁公溯

沙痕夜涨春流生,微风不起波纹平。
云间眩转失烟树,轻舟直下凫鸥惊。
橹声欲出含风湾,舟人已指平都山。
仙宫无人锁春日,苍烟漠漠松声寒。

42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 唐·元稹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忧国讽刺

43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窦七校书》 唐·白居易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
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
地远穷江界,天低极海隅。
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

44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宋·苏辙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45 《赵资政建三层楼中层藏书》 宋·楼钥

危楼杰立潭府雄,仰望惊瞿何穹窿。
擎以八柱真良工,恍如木天移海东。
扶栏三级横复纵,八窗交映光玲珑。
更上一层迥不同,历览万象俱空濛。

46 《予控免不获命恭读诏书圣训有朕正欲为卿直前》 宋·岳珂

平生一寸心,不为世涂折。
平生七尺躯,拟慕志士烈。
吾门古乔木,每抱岁寒节。
三世秉一心,炯炯常不灭。

47 《挽齐斋倪尚书》 宋·刘宰

南山有孤松,屹立几寻丈。
雪根雨露滋,藤萝巧相傍。
高柯撑青空,落落不可上。
辽东白鹤归,城郭固无恙。

48 《拟孙权答曹操书》 宋·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
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

书信

49 《懒不作书急口令寄朝士》 宋·戴复古

老病懒作书,行藏诗上见。
一心不相忘,千里如对面。
我已八十翁,此身宁久绊。
诸君才杰出,玉石自有辩。

50 《送颜希圣尚书守泉南》 宋·楼钥

圣朝宝运开虞唐,太平天子垂衣裳。
恢张治具崇儒良,孰不愿依日月光。
用之则行舍则藏,孔门贤德遥相望。
朝望方隆位文昌,跬步可到中书堂。

51 《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 宋·岳珂

帝宣和之太平兮,忻朝野之多娱。
伟楚臣之托辞兮,侈肆笔之特书。
猗百工之精能兮,璨玳轴而金朱。
宛百年其如砥兮,方日卷而霞舍。

52 《题郭熙雪晴松石平远图为张季野作是日同读杜》 宋·方回

书贵瘦硬少陵语,岂止评书端为诗。
五百年间会此意,画师汾阳老阿熙。
嵬诗琐画世一轨,肉腴骨弱精神痴。
明窗共读杜集竟,两幅雪霁叉横披。

53 《和胡俛学士游西池书事》 宋·苏颂

皇都有沧池,近在金商陌。
渊源控河汴,襟带引京索。
众派泻寒光,一鉴涵空碧。
晴明天垂幕,阴霭地滋脉。

54 《酬乐天书怀见寄》 唐·元稹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
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
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

55 《书幽芳亭》 宋·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寓理

56 《颜书四十韵》 宋·苏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57 《辛卯上是刑平寇歌》 宋·邢凯

陈公筹策子房采,衣绣持斧征南方。
亲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无留藏。
二帅宣威既电击,群校贾勇争奋扬。
束身来降三百寨,所余一二犹陆梁。

58 《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 明·赵滂

龙庭返骑如飞烟,真人端拱收中原。
北平图籍载连舸,挂一漏万无完篇。
妖星夜半躔奎宿,山川千载还清淑。
国书不使外廷传,翰林青简空如玉。

59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 宋·杨万里

宣城讯後忽年余,闽水风来又岁除。
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
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60 《读书》 宋·欧阳修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
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 关于平不书的诗词 描写平不书的诗词 带有平不书的诗词 包含平不书的古诗词(257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