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处避的诗词(384首)

61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62 《宫词一百首》 唐·王建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女子宫怨

63 《行香子·秋与》 宋·苏轼

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秋天感叹生活

64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65 《扫花游·秋声》 宋·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
顿惊倦旅。
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
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

咏物秋天声音写风思乡

66 《山中寡妇/时世行》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忧国忧民妇女生活

67 《何处堪避暑》 唐·白居易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68 《五月初二日苦熟》 宋·杨万里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
吾曹避暑自无处,飞蝇投吾求避暑;吾不解飞且此住,飞蝇解飞不飞去。

69 《初二月苦热》 宋·杨万里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
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70 《还家二日闻征西军马来人家俱避地寒食独酌有》 宋·黎廷瑞

闭户云山转尽长,只消如许送清光。
一百六日柳边绿,五十三年头已霜。
赖有孤斟聊勃郁,惜无共语慰凄凉。
前时溪上行春处,想见家家避地忙。

71 《感遇诗三十八首》 唐·陈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72 《避寇白沙驿作》 唐·贯休

避乱无深浅,苍黄古驿东。
草枯牛尚龁,霞湿烧微红。
□□时时□,人愁处处同。
犹逢好时否,孤坐雪濛濛。

73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宋·苏轼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74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 宋·苏颂

忆昔初读南华篇,但爱闳辨如川源。
沉酣渐得见真理,驰骛造化游胚浑。
潜心四纪不知倦,间日讲解时寻温。
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

75 《月夜登阁避暑》 唐·白居易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76 《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宋·李之仪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
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
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

77 《念奴娇(夏日避暑)》 宋·仲殊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
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78 《念奴娇(夏日避暑)》 宋·仲殊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
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79 《苏武慢·避世安时》 元·冯尊师

避世安时,同尘处顺,渊默至人谁识。
鹑居*食,藓径萝龛,深密养廉宁极。
浮枕有定,出入无方,逆顺神机难测。
乐箪瓢、笑傲林泉,未肯折腰形役。

80 《次王和夫避世八都》 明·舒頔

生平性放旷,处世常澹然。
但恐学未至,读书究其玄。
时经丧乱际,向慕心益坚。
仰睇高飞鸿,翱翔入云烟。

* 关于无处避的诗词 描写无处避的诗词 带有无处避的诗词 包含无处避的古诗词(38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