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师的诗词(514首)

61 《赠日新禅师》 宋·文同

嶕峣祝融峰,窈窱懒瓒岩。
师也西南人,尝居彼巉巉。
十年不下山,烟云烂衣衫。
借问尔何为,法味见愈馋。

62 《奉送真歇禅师往住阿育山兼简黄檗云峰诸老》 宋·张元干

时流罕识真,特立取众忌。
不有明眼人,谁止万口沸。
古今冠盖场,毁誉固一致。
胡为空门中,生灭亦滋炽。

63 《寄青城山颢禅师》 唐·崔涂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写人赞美

64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宋·苏轼

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65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 宋·黄庭坚

老师身今七十六,老师心亦七十六。
梦中沈却大法船,文殊顿足普贤哭。

66 《慧林中禅师真赞》 宋·黄庭坚

廓然豁尔,师不自知。
工何能写,晬然衎尔。
工以为真,师不谓之假。
金然玉尔,物自宾之。
木然石尔,孰能亲之。
维丹青不能新之,其孰能陈之。

67 《送仲和师归雪窦兼简颖禅师》 宋·梅尧臣

野钵归松下,将亲闻道师。
风沙不堪寄,霜笴自相宜。

68 《送仁山主兼寄西堂园澄禅师》 宋·陈师道

未仕宁论马少游,虚名非复韩潮州。
祖师若问西来信,为说苍头与白头。

69 《次韵题大梅常禅师塔》 宋·释师范

马师问处没踪由,或示三冬话九秋。
认著即心心即佛,一丝头是一丝头。

70 《六代祖师画像赞·四祖大医禅师》 宋·释正觉

授屈眴衣,秉毗卢印。
师坐西山,名称东震。
蜂服之粉兮春蜜之滋,蚌肠之珠兮夜蟾之孕。
远气呈祥,灵枝发旁。
牛头接得融居士,华鸟不来庵外忙。

71 《还自伊山过金城宿觉慧寺赠始宁禅师》 宋·王洋

家山三百里,处处逐流水。
舟行鉴影中,尘埃不须洗。
人言田间苦,我言田舍好。
浊醪三两杯,沈忧积如扫。

72 《过福禅师兰若》 唐·王维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73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74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裴迪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75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唐·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写景议论

76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唐·刘长卿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咏物柳树

77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唐·刘长卿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78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
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79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 唐·李白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咏史怀古战争怀才不遇

80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唐·韩翃

玉山宴坐移年月,锡杖承恩诣丹阙。
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
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席礼袈裟。

* 关于禅师的诗词 描写禅师的诗词 带有禅师的诗词 包含禅师的古诗词(5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