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体的诗词(325首)

41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杜甫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
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

42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唐·杜甫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
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

43 《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 唐·严维

早见登郎署,同时迹下僚。
几年江路永,今去国门遥。
文变骚人体,官移汉帝朝。
望山吟度日,接枕话通宵。
万里趋公府,孤帆恨信潮。
匡时知已老,圣代耻逃尧。

44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唐·王建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唐诗三百首山水托物寄情

45 《元和圣德诗》 唐·韩愈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维是元年,有盗在夏。

46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唐·刘禹锡

何处深春好,春深万乘家。
宫门皆映柳,辇路尽穿花。
池色连天汉,城形象帝车。
旌旗暖风里,猎猎向西斜。

47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代因寄七言》 唐·刘禹锡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
暂入南宫判祥瑞,还归内殿阅图书。
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写景山水田园抒情

48 《沈千运旧居》 唐·张籍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谿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49 《酬愿公雪中见寄》 唐·卢仝

积雪三十日,车马路不通。
贫病交亲绝,想忆唯愿公。
春鸠报春归,苦寒生暗风。
檐乳堕悬玉,日脚浮轻红。
梅柳意却活,园圃冰始融。
更候四体好,方可到寺中。

咏史怀古

50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唐·元稹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51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唐·元稹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
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52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53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唐·白居易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54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唐·白居易

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绝无伦。
遥知独对封章草,忽忆同为献纳臣。
走笔往来盈卷轴,除官递互掌丝纶。

55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 唐·白居易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
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
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
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

56 《太湖石》 唐·白居易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57 《移九江(效何水部·余自九江及今周一纪矣)》 唐·李绅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
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
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
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

58 《移九江(效何水部·余自九江及今周一纪矣)》 唐·李绅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
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
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
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

59 《韩碑》 唐·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唐诗三百首叙事咏史

60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唐·李商隐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 关于通体的诗词 描写通体的诗词 带有通体的诗词 包含通体的古诗词(3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