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诵的诗词(36首)

21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22 《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23 《经史阁四言诗》 未知·张衡

玄黄氤氲,混沌未死。
道隐冥默,文郁雕跂。
蚩蚩熙熙。
结绳而治。

24 《送洪旸岩赴班》 宋·崔与之

法吏了繁剧,儒生擅文墨。
世多兼两长,远到须器识。
昔在晋魂公,曾此趋幕职。
一逢龚庄敏,期以柱天极。

25 《树下课诸孙》 明·王问

茅茨宴荒径,独有嘉树存。
藏书子能读,复以训诸孙。
义孙读《论语》,颇将孝理敦。
道孙诵《大学》,路孙初学言。

26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 宋·苏轼

索漠齐安郡,従来著放臣。
如何风雪里,更送独归人。
瘦骨寒将断,衰髯摘更稀。
未甘为死别,犹恐得生归。

27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 宋·司马光

皇家骏命承苍穹,烝民这杰生维嵩。
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
三阶清平九鼎重,指麾拱揖安华戎。
人情谁不乐将相,往往皓首忘疲癃。

28 《村校书》 宋·刘克庄

短衣穿结半瓢空,所住茅檐仅蔽风。
久诵经书皆默记,试挑史传亦旁通。
青灯窗下研孤学,白首山中聚小童。
却羡安昌师弟子,只谈论语至三公。

29 《酬令裕见寄之什》 宋·李吕

伯才不鼓琴,良为知音撤。
渊明琴无弦,荆扉昼常闭。
吾道传沧洲,初不待识别。
叔孙志谐俗,礼乐用绵蕝。

30 《答王詹叔见寄》 宋·韩维

詹叔好古者,卓立自既冠。
有如骐骥儿,一纵不可绊。
近闻治周易,颠倒爻象彖。
此书号精微,义与天地贯。

31 《题张仲思孝友堂》 宋·陈造

笔端吐阳春,胸次著云梦。
袖中匠石斤,规矩随意中。
君侯道艺乐,不许俗子共。
深堂埃壒外,平日文字供。

32 《和同官问耳疾六首》 宋·曹勋

牛斗当年事,何当复此时。
{上敖下言}乎虽有象,默尔类无知。
不作多闻士,难尤造物儿。
傥能三耳出,更诵五言诗。

33 《呈尤侍郎陆礼部》 宋·张镃

今春少晴天,雨声常绵延。
晓来羲车展云出,射我屋瓦生苍烟。
忆昔既冠时,壮志平幽燕。
先王手扶太极起,余事未竟骑星躔。

34 《寄题真乐斋》 宋·邓深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
潜者忘於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於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35 《读书吟示铉》 宋·彭龟年

吾闻读书人,惜气胜惜金。
累累如贯珠,其声和且平。
忽然低复昂,似绝反可听。
有时静以默,想见紬绎深。

36 《夜兴》 宋·释文珦

万缘不相涉,默坐调四肢。
天理静中见,物情閒处知。
长风扫重阴,皎月生东篱。
寒虫唧唧鸣,亦各知天时。

* 关于默诵的诗词 描写默诵的诗词 带有默诵的诗词 包含默诵的古诗词(3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