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造句

“民情”的解释

民情[mín qíng]
用“民情”造句 第11组

101、他住在边地,熟悉边地民情风俗,又长年从事边务久经战阵,威名远播,朝中大臣没有哪一个可比了,挥师出征,未必能力胜任,但运筹帏幄非他莫属。

102、民间服饰争奇斗艳、绮丽斑斓,折射出社会结构的错动和封建衰世的世风民情

103、同样,笔者认为政府执法方式也可以适当脱下严肃的外衣,稍微贴近民情,给枯燥的制度增加一点调味剂。

104、以及网室栽种的木瓜,也不知道*弯兰屿达悟族的民情和新竹市区东门城的“新竹之心”;更别说是吃着黑鲔鱼、品鉴*弯大雪山的顶级茶叶时的个中妙趣。

105、不可能吧,你不是在忧伤大剧院工作吗,怎么……你,不会又在体察民情吧。

106、发了党员干部体察民情、防骄破满、倾心为民的热情。

107、军民情·七律***祝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榕召开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108、回到“摩托*记”这件事来看,网民至少希望程希*记能够真的用心下到基层,了解民情,知悉困难矛盾,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109、风土民情,人情质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我已经把我脑海中所有的描述人情美好的句子搜罗出来了。

110、他骑上自行车,带着干粮,到潍河两岸的村镇走访年长者,探寻峡山潍水地带的神话传说、风土民情、名人轶事、人文典故、方言谚语。

用“民情”造句 第12组

111、多下乡、常入村,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绘蓝图,摸准民情,把脉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惠民措施;常做调研,立足实际,理清思路,才能找准发展路子。

112、而大调解则符合多数人“息讼”、“和为贵”、“讼则凶”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调解机制是法律与民情的对接。

113、*访工作的根本在于要以事实为依据,要细心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及时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知。

114、一日正在街上察访民情,忽然一个算命的凑上前来,“大哥,贫道见你额头有黑线,眼中有瘴气,恐怕不日即有大难,特来指点迷津,不知可否信我?”。

115、通过投函到报章以及通过民情联系组的网站表达看法的,还包括了曾经在双语并重下挣扎学习的年轻人。

116、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

117、年轻干部只有沉下去,民情才能记上来。

118、贤臣只为民情,绝无反悔之处,只知为官与民除害,诚谓事君能致身,快乐而无怨。

119、高兴镇推出了干部“下访制”,请农民当评委,给干部打分,通过发放意见征询卡、民情热线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

120、带着警情去巡逻,基层民情摸上来。

用“民情”造句 第13组

121、无盖井“大张口”变“马路杀手”记者已向12345民情通热线作了反映,相关部门将安排人员尽快维修。

122、著名改革家吕日周称该丛书是中国第一部县权运行全息图谱,中国第一部原生态民情日志,中国第一部基层社会管理全景写真。

123、因为文字系统、地域文化和民情风俗的不同,手语中形成不同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124、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125、

126、我没有先去衙门上任,也是想多了解些此地民风民情,省得办案时不是管窥蠡测就是无知无觉。

127、在公余之暇,我常微服出行,走村串乡,调查风俗民情

128、不一会包公亲自出来了,双手接过那盆月月红,说了四句“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见民情,一日三餐扪心问,报国忠心月月红”。

129、蒙古贵族墓一方面吸收汉地壁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又描绘骑从狩猎等塞外风俗民情,兼有宗教信仰的内容。

130、1985年,他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时,其中的一册被台北警备总部以“淆乱视听,挑拨政府与人民情感”为由被扣下。

用“民情”造句 第14组

131、包拯开心见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惟恐民情弗达也。

132、道慧师弟,师兄这几日在凤阳镇体察民情,探听道一件奇闻。

* 在线查询民情造句,用民情造句,用民情组词造句,包含民情的句子。
民情

关于民情的诗句

关于民情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