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造句

用“谓之”造句 第16组

151、 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

152、 “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

153、 “黄帝时,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154、 古人说,“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而幸,“非分而得谓之幸”。

155、 《梦梁录》中这样描述这一天的忙碌与热闹:“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

156、 “隋珠和璧,握之不逾径寸,历代宝之,与宇宙相循环,其谓之何?谓其真也。

157、 盛载遗体的空匣称作"棺材"或"寿材",做棺材的木匠,单是一行,谓之斜木行,专做所谓"轻重寿材"。

158、 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文学论略》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159、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160、 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用“谓之”造句 第17组

161、 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害。

162、 “养不教,父之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63、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164、 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写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165、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四恶)”。

166、 正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便叫做虐,而“法治”的宣传,正是法的全民教化、也正是礼的精神体现。

167、 胁肩谄笑,阿世取容,卖身投靠,扶摇直上者,谓之正取;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比周谩侮,希图幸进者,谓之逆取。

168、 化,敎行也;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化民成俗。

169、 今西湖鹦鹉碑字,谓为名手所临则可,谓之文公手笔,则未敢苟同也。

170、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用“谓之”造句 第18组

171、 并引《后汉书·祭祀志》的记载,皇家谱牒藏于石室金匮中,尚书和太常进行查验交接,题签印封谓之“表书署函”,这种活动就是“检”字的本意。

172、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杌。

173、 此不知为何神?不曲庇其私昵,谓之正直可矣;先听肤受之诉,使妇几受刑,谓之聪明则未也。

174、 日居东而在卯,月居西而在酉,谓之日东月西。

175、 “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176、 江南将帅,才能不及中人,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谓之持重;或督召军旅,易置将校,仅以一介之士持虚文谕之,谓之调发;制敌决胜,委之偏裨。

177、 每年定三、六、九、腊月朔为四个卯期,或存或欠,必须清结,谓之归卯。

178、 史书或谓之“半官半隐”,我以为既然还在做官,那就难称“隐居”,还是他自谓的“闲居”较妥切。

179、 得子,谓之“喜得麟儿”,生女,则“喜得掌珠”。

180、 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则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则别谓之谴责小说。

用“谓之”造句 第19组

181、 青莲花出西竺,梵语谓之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

182、 真实无妄叫做诚,不食言、不欺瞒谓之信。

183、 “四恶”之首叫作“不教而杀谓之虐”(不先施教育就惩罚,这叫残暴)。

184、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185、 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凉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186、 此一道理或可谓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

187、 “不教而杀谓之虐”,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讲的是正风俗,饬人心,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杀止杀,以刑去刑,以达到无刑为目的。

188、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189、 苦瓜如《滇南本草》谓之“泻六经实火,消暑,益气,止渴”;《本草求真》亦说它能“除热解烦”。

190、 女人面好而命不济,谓之桃花薄命。

* 在线查询谓之造句,用谓之造句,用谓之组词造句,包含谓之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