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xi的汉字

汉字拼音解释
谿 1.同“”2.见〖勃谿〗。
1.同“”。2.姓。
1.碎米:糠粞。2.糙米碾轧时脱掉的皮。可作饲料。
古书上指大野猪。
〔窸窣〕拟声词。细小的声音。窣(sū)。
非金属元素,符号Se(selenium)。灰色、红色晶体或红色无定形粉末。晶体硒能够导电,导电能力随光照强度的增减而改变。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造光电池等。
鞋:弃之如敝屣(扔掉它如同扔掉破旧的鞋)。
男巫师。
硅的旧称。
多用于人名,如羊舌肸(春秋时晋国大夫)。
木樨。参见〔木犀〕
古代春、秋两季为消除不祥而在水边举行的祭祀。
同“”。
古同“”。
觿 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
害怕;胆怯:畏葸不前。
同“”。
〔鼷鼠〕小家鼠。
古地名。在今山东。
1.“习”的繁体字。2.鳥類頻頻拍動翅膀試飛。說文解字:“習,數飛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十九•動物》:“習,鳥肄飛也。……引之則凡數數扇闔者,皆謂之習。”3.反覆演練、鑽研:“溫習”、“研習”。《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4.熟悉,通曉。《戰國策•秦策五》:“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管子•正世》:“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5.反覆拍動翅膀的動作。《禮記•月令》:“鷹乃學習,腐草為螢。”6.積久養成的慣性行為:“舊習”、“惡習”、“積習難改”。《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7.親信、親狎的人。《禮記•月令》:“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等紀•贊曰》:“匪砥匪革,終淪嬖習。”8.姓。如明代有習經。9.時常、常常。《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習聞其號,未燭厥理。”《後漢書•卷六十一•黃瓊傳》:“瓊隨父在臺閣,習見故事。”
1.远望。2.仰慕。
用言语威吓:“夫复謵不餽而忘人。”
五倍:倍蓰(数倍)。
〔鸂鶒(chì)〕一种水鸟,形似鸳鸯而稍大,多紫色,雌雄偶游。亦作“鸂鵣”;亦称“紫鸳鸯”。
1.熟食:“吉蠲为饎,是用孝享。”2.黍稷;粮食。3.炊,做饭:“饎爨在西壁。”
1.鞋(a.舞鞋;b.无后跟的小鞋;c.草鞋)。2.趿拉着:“胜之躧履起迎。”3.踩,踏:“看不见地下,躧了一条绊脚索。”4.漫步。5.追踪。
粗葛布。
赤色。
1.古代装在马头上像角的金属装饰物,用来割除网罗。2.古代结在车辕两边,防止马打架的一种装置。
1.蝇虎,一种吃苍蝇的小蜘蛛。2.〔虩虩〕形容恐惧。
1.〔縰縰〕众多的样子。2.古同“”,古时用来束发的布帛。
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境。
青鱼卵(日本汉字)。
古同“”。
同“”。
1.细麻布。2.对麻布进行加工处理。3.古时裙子下缘的饰物。
柱下石。
1.酒食;熟食。2.炊。3.黍稷。
〔霫霫〕形容下雨。
1.日旁云气。2.大盆。3.鼎一类的大镬。4.大钟。5.古同“觿”,古代解结的用具。
古地名,在今河南。
〔蟢子〕也叫喜蛛。蜘蛛的一种。暗褐色,腿很长。
yì|xī [yì]古同“”。[xī]〔羛阳〕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内黄县西南。
古同“”。
同“”。
小猪。
1.泥鳅。2.〔鳛水〕地名。在贵州北部。今作习水。
同“”。
同“”。
见〖勃豀〗。
古同“觿”。
古同“”。
姓。
1.赤。2.古同“”,笑的声音:“这大圣忍不住,赥赥的笑出声来。”
古同“”。
化学元素“锶”的旧译。
前脚全白的马。
1.背脊黄色的黑马。2.马膝胫间多长毛。
视;远看:“目矖鼎俎,耳听康衢。”
您也许还喜欢:
* xi拼音专题为您提供拼音是xi的汉字列表,包括xi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和轻声的所有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