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的成语 (1059个)

281

谷不登

成语拼音:
yī gǔ bù dēng
成语解释:
见“谷不升”。
成语出处:
《管子·揆度》:“谷不登,减谷,谷之法什倍。”
282

棍打

成语拼音:
yī gùn dǎ yī chuán
成语解释:
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成语出处: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棍打船呢?”
283

个萝卜个坑

成语拼音:
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
成语解释:
比喻个人有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成语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是愿意个萝卜个坑的人。”
284

顾倾人

成语拼音:
yī gù qīng rén
成语解释:
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85

成语拼音:
yī gān yī fāng
成语解释: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万的隐语
成语出处: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干,即千之谓,云方,即万之谓。”
286

锅粥

成语拼音:
yī guō zhōu
成语解释:
形容团糟
成语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进城就搞成了锅粥,四处乱钻。”
287

毫不苟

成语拼音:
yī háo bù gǒu
成语解释:
丝不苟。
成语出处: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毫不苟,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288

毫不染

成语拼音:
yī háo bù rǎn
成语解释:
尘不染。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289

挥而就

成语拼音:
yī huī ér jiù
成语解释:
就:成。笔挥就写(画)成了。
成语出处: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290

呵而就

成语拼音:
yī hē ér jiù
成语解释:
口气完成。
成语出处: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呵而就。”
291

哄而起

成语拼音:
yī hòng ér qǐ
成语解释:
喧闹;起哄。经过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哄而起。”
292

哄而上

成语拼音:
yī hǒng ér shàng
成语解释:
同“哄而起”。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见有利可图,便哄而上。”
293

轰而散

成语拼音:
yī hōng ér sàn
成语解释:
形容聚在起的人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轰而散,跑出去了。”
294

介不苟

成语拼音:
yī jiè bù gǒu
成语解释:
见“介不取”。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道,介不苟。”
295

蹶不兴

成语拼音:
yī juě bù xīng
成语解释:
见“蹶不振”。
成语出处: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蹶不兴,如斯之极。”
296

蹶不振

成语拼音:
yī jué bù zhèn
成语解释: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噎之故,绝谷不食,蹶之故,却足不行。”
297

阶半职

成语拼音:
yī jiē bàn zhí
成语解释:
同“阶半级”。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便博得介半职,何足算,不堪题。”
298

见了然

成语拼音:
yī jiàn le rán
成语解释:
目了然。
成语出处: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见了然。”
299

见倾心

成语拼音:
yī jiàn qīng xīn
成语解释:
倾心: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见倾心,亲如宗戚。”
300

介之才

成语拼音:
yī jiè zhī cái
成语解释:
微小的才能。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介,谓小才也。”
* 一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