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成语 (1582个)

901

不顾

成语拼音:
bù gù yī qiè
成语解释: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成语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切地逃开。”
902

冰厚三尺,非日之寒

成语拼音: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成语解释: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天冷造成的。比喻某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成语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903

半解

成语拼音:
bàn jiě yī zhī
成语解释: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知半解”。
成语出处:
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904

别开

成语拼音:
bié kāi yí gé
成语解释:
指开创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成语出处:
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905

不堪

成语拼音:
bù kān yī jī
成语解释:
不堪:经不起。经不起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击了!”
906

不可

成语拼音:
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907

百里挑

成语拼音:
bǎi lǐ tiāo yī
成语解释:
百个里挑选出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的。”
908

不名

成语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成语解释:
名:占有。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钱,寄死人家。”
909

不名

成语拼音:
bù míng yī wén
成语解释:
名:占有。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文。”
910

不鸣则已,鸣惊人

成语拼音: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人。”
911

不识

成语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成语解释:
形容个字也不认识。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丁。”
912

别树

成语拼音:
bié shù yī qí
成语解释: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家。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旗。”
913

百世

成语拼音:
bǎi shì yī rén
成语解释:
指极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人,千载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914

百死

成语拼音:
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915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cún
成语解释:
存:存在。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个。指丧失殆尽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存。”
916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kān
成语解释:
指百人中无人能胜任。
成语出处:
《旧唐书 郭子仪传》:“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堪。”
917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néng
成语解释:
什么都不会做。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918

百星不如

成语拼音: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成语解释:
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户之明。”
919

不惜

成语拼音:
bù xī yī qiè
成语解释: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成语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张彪就像扑灭荒火样,不惜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运动。”
920

而足

成语拼音:
bù yī ér zú
成语解释: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列举。
成语出处: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而足也。”
* 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