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582个)

241

百喙如

成语拼音:
bǎi huì rú yī
成语解释:
犹言众口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致。
成语出处: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者若此。”
242

不可无,不可有二

成语拼音: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
成语解释:
形容独无二或唯
成语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太祖索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不可有二。’”
243

不可无,不能有二

成语拼音: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
成语解释:
形容独无二或唯
成语出处:
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不能有二也。”
244

不肯

成语拼音:
bù kěn yī shì
成语解释:
世:同处于个世界。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切、骄横自大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世人。”
245

别树

成语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家。
成语出处: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帜,以号于众者。”
246

百无失

成语拼音:
bǎi wú shī yī
成语解释: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
247

百无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shī
成语解释: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失”、“万无失”。
成语出处: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年后刺猿穴百无失。”
248

不值

成语拼音:
bù zhí yī shěn
成语解释:
哂:微笑。不值得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成语出处:
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哂。”
249

不直

成语拼音:
bù zhí yī wén
成语解释:
见“不直钱”。
成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文,不直文。”
250

尝鼎

成语拼音:
cháng dǐng yī luán
成语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脟肉而知镬之味、鼎之调。”
251

沧海

成语拼音:
cāng hǎi yī lín
成语解释:
大海中的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
《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252

猖獗

成语拼音:
chāng jué yī shí
成语解释: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成语出处:
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曾经猖獗时的法西斯党徒及其第五纵队的死期是天逼近了。”
253

戒百

成语拼音:
chéng yī jiè bǎi
成语解释:
见“惩警百”。
成语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戒百难容忍。”
254

打成

成语拼音:
dǎ chéng yī piàn
成语解释: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体。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片。”
255

独树

成语拼音:
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
单独打起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256

下西

成语拼音: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
成语解释:
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下,西下,撺这二百下子。”
257

二而

成语拼音:
èr ér yī
成语解释:
演化为二,二合成为。指同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根源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的事情,并不矛盾。’”
258

二虎相斗,必有

成语拼音: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成语解释: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方吃亏。
成语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伤,待他伤了个,便容易了。”
259

添作五

成语拼音:
èr yī tiān zuò wǔ
成语解释:
本是珠算除法的句口诀,是二分之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三十’了。”
260

佛高尺,魔高

成语拼音: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成语出处:
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尺,魔高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