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 (764个)

221

口似悬河

成语拼音:
kǒu sì xuán hé
成语解释:
见“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222

旷世逸才

成语拼音:
kuàng shì yì cái
成语解释: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223

宽以待人

成语拼音:
kuān yǐ dài rén
成语解释: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224

留恋不舍

成语拼音:
liú liàn bù shě
成语解释: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225

泪流满面

成语拼音:
lèi liú mǎn miàn
成语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226

老弱残兵

成语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
成语解释:
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227

令人切齿

成语拼音:
lìng rén qiè chǐ
成语解释: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成语出处:
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228

老生常谈

成语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229

凌上虐下

成语拼音:
líng shàng nüè xià
成语解释: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成语出处:
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230

蓝田生玉

成语拼音:
lán tián shēng yù
成语解释: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231

雷霆之怒

成语拼音:
léi tíng zhī lù
成语解释: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32

临危不顾

成语拼音:
lín wēi bù gù
成语解释: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
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233

目不邪视

成语拼音:
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234

名垂后世

成语拼音:
míng chuí hòu shì
成语解释: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成语出处:
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235

迷而不反

成语拼音:
mí ér bù fǎn
成语解释: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236

迷而知反

成语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语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成语出处:
晋 陈寿《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237

鸣金收军

成语拼音:
míng jīn shōu jūn
成语解释: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238

闷闷不乐

成语拼音:
mèn mèn bù lè
成语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239

命若悬丝

成语拼音:
mìng ruò xuán sī
成语解释:
比喻生命垂危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240

漫山遍野

成语拼音:
màn shān biàn yě
成语解释: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 三国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