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句 (1179个)

341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成语拼音: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
成语解释: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342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成语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
成语解释: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成语出处: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343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
成语解释: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44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成语解释: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
成语出处: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345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成语拼音: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成语解释: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346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语拼音: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
成语解释:
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347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成语拼音: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成语解释: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成语出处:
《南史 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348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成语拼音: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
成语解释: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349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拼音: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350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成语拼音: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
成语解释:
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351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成语拼音: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成语解释:
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52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成语拼音: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成语解释:
彼:那。这种情况与那种情况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5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语拼音: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
成语解释: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成语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54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成语拼音: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成语解释: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成语出处: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355

不自由,毋宁死

成语拼音:
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
成语解释:
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356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成语拼音: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
成语解释: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357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成语解释: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出处: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358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35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360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成语解释: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成语出处: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上下句